劍橋中國史
音像名稱:劍橋中國史
作者:崔瑞德
出版公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格:1999元
本站特價:1099元
包含盤數(shù):10冊
贈送積分:1999 積分
產(chǎn)品介紹
內(nèi)容簡介:
由于東西方文化觀念上的巨大差異以及意識形成方面的尖銳對立,本卷作者們的某些觀點和結論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在這里,我們特此申明。不過,考慮到翻譯著作的特點及《劍橋中國史》的學術性質(zhì)、本卷的翻譯仍本著忠實于原著的態(tài)度,作者的觀點。對材料的取舍等敬請讀者自行鑒別。書中引用的中文材料尤其是一手材料我們盡可能查對原文。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年)是《劍橋中國史》的最后一卷。這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敘述了1966-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新歷史進程,其重點是對“毛澤東對中國式道路的尋求”、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與毛澤東思想發(fā)展的關系及由此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進行了深入、謹慎、求實的研究。本宣傳冊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jié)。
目錄:
《劍橋中國秦漢史》
第一章 秦國和秦帝國
第二章 前漢(作者:魯惟一)
第三章 王莽,漢之中興,后漢(作者:畢漢斯,哥倫比亞大學)
第四章 政府的管理與存亡攸關的問題(公元57—167年)(作者:魯惟一)
第五章 漢代的滅亡(作者:B.J.曼斯維爾特,萊頓大學漢學院)
第六章 漢朝的對外關系(作者;余英時,耶魯大學)
第七章 政府的機構與活動(作者:魯惟一)
第八章 后漢的制度(作者:畢漢斯)
第九章 秦漢法律(作者:何四維,萊頓大學榮譽教授)
第十章 前漢的社會經(jīng)濟史(作者:西鳥定生,東京大學榮譽教授)
第十一章后漢的經(jīng)濟和社會史(作者:帕特里夏·埃伯里,伊利諾斯大學,厄糾納一番潘)
第十二章 宗教和知識文化的背景(作者:魯惟一)
第十三章 主權的概念(作者:魯惟一)
第十四章 儒家各派的發(fā)展(作者:羅伯特·P·克雷默,蘇黎世大學)
第十五章 后漢的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作者;陳啟云,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
第十六章 漢代至隋代之間的哲學與宗教(法蘭西學院戴密微遺作)
第十七章 跋(作者:蒂莫西·巴雷特,倫敦大學)
后記
《劍橋中國隋唐史》
前言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隋朝
第三章 唐王朝的建立:唐高祖(618—626年在位)
第四章 唐政權的鞏固者唐太宗
第五章 高宗(649—683年在位)與武后:繼承人與篡位者
第六章 武后、中宗和睿宗的統(tǒng)治(684—712年)
第七章 玄宗(712—756年在位)
第八章 中唐和曉唐的宮廷和地方
第九章 晚唐的宮廷政治
第十章 唐朝之滅亡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
前言
總編輯序
導言
第一章 遼
第二章 西夏
第三章 金朝
第四章 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在中國北部的統(tǒng)治
第五章 忽必烈汗的統(tǒng)治
第六章 元中期政治
第七章 順帝與元朝統(tǒng)治在中國的結束
第八章 元代政府與社會
第九章 蒙古統(tǒng)治下的中國社會,1215—1368年
《劍橋中國明代史》
序
第一章 明王朝的興起
第二章 明代的軍事起源
第三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第四章 建文、永樂、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第五章 正統(tǒng)、景泰和天順統(tǒng)治時期1436—1464年
第六章 成化和弘治統(tǒng)治時期1465—1505年
第七章 正德時期1506—1521年
第八章 嘉靖時期,1522—1566年
第九章 隆慶和萬歷時期1567—1620年
第十章 泰昌、天啟、崇幀三朝1620—1644年
第十一章 南明1644—1662年
第十二章 明代的歷史著述
《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卷)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1800年前后清代的亞洲腹地
第三章 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
第四章 廣州貿(mào)易和鴉片戰(zhàn)爭
第五章 條約制度的形成
第六章 太平軍叛亂
第七章 中俄關系
第八章 清朝統(tǒng)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時期
第九章 清代的中興
第十章 自強運動:尋求西方的技術
第十一章 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活動及其影響
《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
前言
第一章 1870—1911年 晚清帝國的經(jīng)濟趨向
第二章 晚清的對外關系,1866—1905年
第三章 中國人對西方關系看法的變化,1840—1895年
第四章 西北與沿海的軍事挑戰(zhàn)
第五章 思想的變化和維新運動,1890—1898年
第六章 日本與中國的辛亥革命
第七章 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
第八章 辛亥革命的政府、商人和工業(yè)
第九章 共和革命運動
第十章 社會變化的潮流
《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卷)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經(jīng)濟趨勢1912—1949年
第三章 外國在華的存在
第四章 革命后的政治風云;袁世凱時期1912—1916年
第五章 立憲共和:北京政府1916—1928年
第六章 軍閥時代:北京政府之下的政治斗爭和黷主義
第七章 思想的轉(zhuǎn)變:從改良運動到五四運動。1895—1920年
第八章 思想史方面的論題:五四及其后
第九章 文學的趨勢:對現(xiàn)代性的追求1895—1927年
第十章 國民革命:從廣州到南京,1923—1928年
第十一章 中國的資產(chǎn)階級1911—1937年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論:近代中國歷史的透視
第二章 1911—1931年中國的國際關系
第三章 南京十年時期的國民黨中國1927—1937年
第四章 1927年—1937年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
第五章 土地制度
第六章 農(nóng)民運動
第七章 地方政府的發(fā)展
第八章 學術界的成長1912—1948年
第九章 文學趨勢:通向革命之路1927—1948年
第十章 日本入侵與中國的國際地位1931—1949年
第十一章 中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民黨中國1937年—1945年
第十二章 中日戰(zhàn)爭時期的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1937—1945年
第十三章 1945-1949年的國共沖突
第十四章 1949以前的毛澤東思想
第十五章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
總編輯序
第一章 中國的再統(tǒng)一
第一篇 模仿蘇聯(lián)模式,1949-1957年
第二章 新政權的建立和鞏固
第三章 恢復經(jīng)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四章 新秩序的教育
第五章 黨與知識分子
第六章 外交關系:從朝鮮戰(zhàn)爭到萬隆路線
第二篇 尋求中國道路,1958-1965年
第七章 大躍進和延安領導的分裂
第八章 重壓下的中國經(jīng)濟,1958-1965年
第九章 教育的新方向
第十章 黨和知識分子;第二階段
第十一章 中蘇分裂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
總編輯序
第一章 1949年至1978年的毛澤東思想
第一篇 文化大革命:混亂中的中國1966—1969年
第二章 危機時期中國的狀況
第三章 中蘇對抗:中國北部邊疆地區(qū)的戰(zhàn)爭與外交
第二篇 文化大革命:為繼承權而斗爭1969-1982年
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問題和毛主義的終結
第五章 對美開放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六章 中國的經(jīng)濟政策及其貫徹情況
第七章 教育
第八章 文藝創(chuàng)作與政治
第四篇 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下的生活和文學
第九章 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下的農(nóng)村
第十章 人民共和國的城市生活
第十一章 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下的文學
第五篇 分離的省份
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臺灣,1949-1982年
由于東西方文化觀念上的巨大差異以及意識形成方面的尖銳對立,本卷作者們的某些觀點和結論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在這里,我們特此申明。不過,考慮到翻譯著作的特點及《劍橋中國史》的學術性質(zhì)、本卷的翻譯仍本著忠實于原著的態(tài)度,作者的觀點。對材料的取舍等敬請讀者自行鑒別。書中引用的中文材料尤其是一手材料我們盡可能查對原文。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年)是《劍橋中國史》的最后一卷。這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敘述了1966-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新歷史進程,其重點是對“毛澤東對中國式道路的尋求”、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與毛澤東思想發(fā)展的關系及由此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進行了深入、謹慎、求實的研究。本宣傳冊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jié)。
目錄:
《劍橋中國秦漢史》
第一章 秦國和秦帝國
第二章 前漢(作者:魯惟一)
第三章 王莽,漢之中興,后漢(作者:畢漢斯,哥倫比亞大學)
第四章 政府的管理與存亡攸關的問題(公元57—167年)(作者:魯惟一)
第五章 漢代的滅亡(作者:B.J.曼斯維爾特,萊頓大學漢學院)
第六章 漢朝的對外關系(作者;余英時,耶魯大學)
第七章 政府的機構與活動(作者:魯惟一)
第八章 后漢的制度(作者:畢漢斯)
第九章 秦漢法律(作者:何四維,萊頓大學榮譽教授)
第十章 前漢的社會經(jīng)濟史(作者:西鳥定生,東京大學榮譽教授)
第十一章后漢的經(jīng)濟和社會史(作者:帕特里夏·埃伯里,伊利諾斯大學,厄糾納一番潘)
第十二章 宗教和知識文化的背景(作者:魯惟一)
第十三章 主權的概念(作者:魯惟一)
第十四章 儒家各派的發(fā)展(作者:羅伯特·P·克雷默,蘇黎世大學)
第十五章 后漢的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作者;陳啟云,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
第十六章 漢代至隋代之間的哲學與宗教(法蘭西學院戴密微遺作)
第十七章 跋(作者:蒂莫西·巴雷特,倫敦大學)
后記
《劍橋中國隋唐史》
前言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隋朝
第三章 唐王朝的建立:唐高祖(618—626年在位)
第四章 唐政權的鞏固者唐太宗
第五章 高宗(649—683年在位)與武后:繼承人與篡位者
第六章 武后、中宗和睿宗的統(tǒng)治(684—712年)
第七章 玄宗(712—756年在位)
第八章 中唐和曉唐的宮廷和地方
第九章 晚唐的宮廷政治
第十章 唐朝之滅亡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
前言
總編輯序
導言
第一章 遼
第二章 西夏
第三章 金朝
第四章 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在中國北部的統(tǒng)治
第五章 忽必烈汗的統(tǒng)治
第六章 元中期政治
第七章 順帝與元朝統(tǒng)治在中國的結束
第八章 元代政府與社會
第九章 蒙古統(tǒng)治下的中國社會,1215—1368年
《劍橋中國明代史》
序
第一章 明王朝的興起
第二章 明代的軍事起源
第三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第四章 建文、永樂、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第五章 正統(tǒng)、景泰和天順統(tǒng)治時期1436—1464年
第六章 成化和弘治統(tǒng)治時期1465—1505年
第七章 正德時期1506—1521年
第八章 嘉靖時期,1522—1566年
第九章 隆慶和萬歷時期1567—1620年
第十章 泰昌、天啟、崇幀三朝1620—1644年
第十一章 南明1644—1662年
第十二章 明代的歷史著述
《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卷)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1800年前后清代的亞洲腹地
第三章 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
第四章 廣州貿(mào)易和鴉片戰(zhàn)爭
第五章 條約制度的形成
第六章 太平軍叛亂
第七章 中俄關系
第八章 清朝統(tǒng)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時期
第九章 清代的中興
第十章 自強運動:尋求西方的技術
第十一章 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傳教活動及其影響
《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
前言
第一章 1870—1911年 晚清帝國的經(jīng)濟趨向
第二章 晚清的對外關系,1866—1905年
第三章 中國人對西方關系看法的變化,1840—1895年
第四章 西北與沿海的軍事挑戰(zhàn)
第五章 思想的變化和維新運動,1890—1898年
第六章 日本與中國的辛亥革命
第七章 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
第八章 辛亥革命的政府、商人和工業(yè)
第九章 共和革命運動
第十章 社會變化的潮流
《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卷)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經(jīng)濟趨勢1912—1949年
第三章 外國在華的存在
第四章 革命后的政治風云;袁世凱時期1912—1916年
第五章 立憲共和:北京政府1916—1928年
第六章 軍閥時代:北京政府之下的政治斗爭和黷主義
第七章 思想的轉(zhuǎn)變:從改良運動到五四運動。1895—1920年
第八章 思想史方面的論題:五四及其后
第九章 文學的趨勢:對現(xiàn)代性的追求1895—1927年
第十章 國民革命:從廣州到南京,1923—1928年
第十一章 中國的資產(chǎn)階級1911—1937年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卷)
總編輯序
第一章 導論:近代中國歷史的透視
第二章 1911—1931年中國的國際關系
第三章 南京十年時期的國民黨中國1927—1937年
第四章 1927年—1937年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
第五章 土地制度
第六章 農(nóng)民運動
第七章 地方政府的發(fā)展
第八章 學術界的成長1912—1948年
第九章 文學趨勢:通向革命之路1927—1948年
第十章 日本入侵與中國的國際地位1931—1949年
第十一章 中日戰(zhàn)爭時期的國民黨中國1937年—1945年
第十二章 中日戰(zhàn)爭時期的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1937—1945年
第十三章 1945-1949年的國共沖突
第十四章 1949以前的毛澤東思想
第十五章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
總編輯序
第一章 中國的再統(tǒng)一
第一篇 模仿蘇聯(lián)模式,1949-1957年
第二章 新政權的建立和鞏固
第三章 恢復經(jīng)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四章 新秩序的教育
第五章 黨與知識分子
第六章 外交關系:從朝鮮戰(zhàn)爭到萬隆路線
第二篇 尋求中國道路,1958-1965年
第七章 大躍進和延安領導的分裂
第八章 重壓下的中國經(jīng)濟,1958-1965年
第九章 教育的新方向
第十章 黨和知識分子;第二階段
第十一章 中蘇分裂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
總編輯序
第一章 1949年至1978年的毛澤東思想
第一篇 文化大革命:混亂中的中國1966—1969年
第二章 危機時期中國的狀況
第三章 中蘇對抗:中國北部邊疆地區(qū)的戰(zhàn)爭與外交
第二篇 文化大革命:為繼承權而斗爭1969-1982年
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問題和毛主義的終結
第五章 對美開放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六章 中國的經(jīng)濟政策及其貫徹情況
第七章 教育
第八章 文藝創(chuàng)作與政治
第四篇 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下的生活和文學
第九章 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下的農(nóng)村
第十章 人民共和國的城市生活
第十一章 共產(chǎn)主義統(tǒng)治下的文學
第五篇 分離的省份
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臺灣,1949-1982年
文學文史
相似教材
管理圖書分類
專欄人物 更多
- [舒化魯] 企業(yè)整體規(guī)范化管理的實施
- [舒化魯] 管理授權與職業(yè)經(jīng)理人階層
- [舒化魯] 企業(yè)內(nèi)部的五種人
- [舒化魯] 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薪資該怎么定
- [舒化魯] 成本控制,意識比方法重要
- [鐘永棣] 涉嫌構成詐騙罪之HR好心協(xié)
- [鐘永棣] 企業(yè)解雇行為違反內(nèi)部規(guī)章制
- [鐘永棣] 缺席判決,用人單位任性也沒
- [鐘永棣] 違法解除能否100%恢復勞
- [鐘永棣] 拉橫幅維權,勞動者被無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