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團隊經久不散之謎
作者:董文勝 原野 224
兒時猜過一則謎語。謎面是:兄弟六七個,圍著柱子過;長大分了家,衣服全撕破。謎底是:大蒜。
猜這則謎語時少不更事,只是覺得好玩兒,形象。成人時才悟出,其實人有時候也和這大蒜一樣……不是嗎?
以民營企業(yè)為例,創(chuàng)業(yè)初期,大都是兄弟幾人“揭竿而起”。在最初的歲月里,出差同擠硬板,住宿共打地鋪,渴了一碗涼水,餓了一口冷飯,但卻毫無怨言,緊緊圍繞著“柱子”——共同的奮斗目標而不懈地努力。然而,當企業(yè)渡過生存期,公司和個人家底逐漸殷實之后,當年共苦的兄弟,卻通常難以繼續(xù)同甘。于是,在矛盾、猜忌與爭吵后,最終“撕破衣服”分崩離析,甚至反目成仇。結果,本應成為“萬噸輪”的企業(yè)被拆分成若干個“小舢板”,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不僅各自要經受著狂風暴雨的沖擊,還要提防著當年創(chuàng)業(yè)兄弟的偷襲。
中國的大企業(yè)本來就很少,即便不多的領頭羊在跨國公司面前,也大多只能算是中小企業(yè)。與跨國公司相比,我們原本競爭能力就很弱,再分散成若干個游擊隊,注定更加不堪一擊。因此,解析創(chuàng)業(yè)團隊之樹如何長青,關系著民營企業(yè)的未來前途,也關系著中國企業(yè)在國際間的地位。
幸好此時,廣東聯邦家私與遼寧禾豐牧業(yè)兩個典型案例進入了本刊的視野。它們分別有著20年和10年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如出一轍的是,團隊成員依然如創(chuàng)業(yè)之初一般同舟共濟,保持著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坦誠、率真、信任和依賴。
它們何以能讓創(chuàng)業(yè)之樹常青?他們的理念與足跡能否為更多的民營企業(yè)所借鑒?中國的民營企業(yè)何時能夠走出“大蒜魔咒”?□
責任編輯:楊 光
主題故事
聯邦家私:20年不散的宴席
2004年,許多著名的中國公司踏上了創(chuàng)業(yè)20周年的新臺階。奇怪的是到目前為止,還很少有中國公司打算為20周年——這個極具紀念意義的日子做一番驚天動地的慶典。海爾、聯想、萬科、四通、科龍、正泰、德力西……幾乎不約而同選擇了相對低調地面對20年生辰。
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沉著、更多的理性與更多的執(zhí)著,20年的中國公司就這樣被豐富了、充實了。當然,它們也有了更多的困惑與迷茫、更多的期盼與追求,它們的當家人張瑞敏、柳傳志、王石、段永基、南存輝、胡成中……已經成為中國公司集群中的領跑者。
10月28日,廣東南海聯邦家私集團也悄悄迎來了20年的慶典。20年的時間可以證明許多被稱之為夢想的東西,聯邦就這樣用它當初的“小作坊”制造著它在中國家具行業(yè)中的成功史。與張瑞敏、柳傳志們相比,聯邦的杜澤樺少了許多中國式的光環(huán),但相對于平均壽命不過2.9年的中國民營企業(yè),20年的聯邦又多了一層企業(yè)“物種”進化的標本意義:清晰、透明、完整而新鮮,甚至連當初創(chuàng)業(yè)時的6個股東仍原汁原味地保留著……
我們有更多的理由可以驚訝:20年的聯邦為什么在壯大中沒有分裂?20年的聯邦6位股東為什么在成長中沒有走散?
一個英明的領袖?一支鐵打的團隊?一個好的產品?一套健全的制度加上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如果允許假設的話,我們也許可以像打開信封一樣去揭開聯邦的謎底。
我們走近了杜澤樺,不僅僅是一次握手、一次面談。
“這些要素都很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要素做出來后,又如何去整合它們?在先與后、輕與重、緩與急、成本和效益之間,如何去平衡和取舍?而這些過程又都需要兼顧人性規(guī)律、市場規(guī)律,甚至是自然規(guī)律。”對于我們的假設,杜澤樺一開始就似乎投了保留票。
20年的聯邦,20年的信任,20年的合作,20年的創(chuàng)新,才有了20年的收獲。昔日的小作坊才有了今天。
創(chuàng)業(yè):目標一致
1984年10月28日,聯邦集團前身廣東南海鹽步聯邦家具廠成立。王潤林、何友志、杜澤榮、陳國恩——這四個小時候就在一起玩的朋友聚在一起,他們要干一番事業(yè)。小小的家具廠讓這幾個朋友走得更近了,不過,他們之間的關系還是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朋友之外多了一層股東關系。
但他們還是習慣性地相互稱“昌哥”、“恩哥”……四個人沒有什么背景,都很窮。王潤林學過設計,何友志做過藤椅師傅,杜澤榮在建筑公司干過打樁……四個普通人辦了一個普通的家具廠,卻起了一個洋氣名字——聯邦。然而,四個農民出身的人還是不知道企業(yè)怎么辦。僅僅幾個月后,聯邦就出現危機——銷路不暢,產品積壓,還欠了銀行近10萬元的貸款。
于是,另一個被他們稱作“樺哥”的兒時玩伴兒——杜澤樺被他們請出山來。那時的杜澤樺擔任著一家藤器廠廠長,是當時廣州荔灣區(qū)最年輕的廠長,參加過中國第一期廠長經理培訓班,正是意氣風發(fā)之時。杜澤樺成為聯邦的“老大”不久,企業(yè)便擺脫了困境,初現生機。隨后,同樣有著藤器廠工作背景的另一玩伴兒——郭泳昌也毅然加盟。
聯邦的六人組合,用杜澤樺自己的評價:樸素、簡單、正派,沒有野心,沒有排斥,在性格上互補,為了生計走到了一起。兒時的友誼和成人后的相互信任,是這支團隊合作的紐帶。
然而,一個總裁加五個副總裁,這樣的團隊能持續(xù)多久?
規(guī)則:統一價值
“聯邦的其他股東都是有股金投入的,惟獨我沒有投一分錢,他們還是邀我加盟。那時是沒有什么技術入股概念的,完全是‘信’的作用。”
杜澤樺認為,“信”有多重含義。
一是指相信、信賴。
二是指“人言”為“信”,要講誠信、講信用。作為從小一起長大、知根知底的六個玩伴,這兩點彼此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指威信。在加盟之前,杜澤樺堅持:聯邦命令要單一,任何人不能以個人意志用事。在聯邦公眾利益面前,任何個人的利益或委屈都要讓路。這個規(guī)矩是杜澤樺為自己,也為聯邦定下的。杜澤樺認為:辦企業(yè)與行軍打仗一個道理,只有命令單一了,這個仗才能打勝。
既有彼此掏心的信賴,又有有諾必踐的誠信,同時又能自覺形成權威中心,聯邦第一道情意“箍”算是上緊了。
第二道“箍”是制度。無規(guī)矩難以成方圓。盡管當時還沒有“公司法”,聯邦還是仿效西方的股份制制定了聯邦的公司章程。經過幾次小調整之后,達成了六個股東的股份基本平均的君子協定,避免了產權不清的陷阱。但為了避免群龍無首的另一個陷阱,又規(guī)定股東會表決時,杜澤樺擁有兩票,其他一人一票。這樣也保證了公司決策層在投票時相左的意見不會票數相等。此后,六個人的朋友關系和股東關系更加水乳交融,聯邦的制度在悄悄凝聚著團隊。
處理好分配關系,是經營一個團隊的關鍵,杜澤樺認為分配包括:責任、權力、名譽、地位、金錢與物質。如果分配制度不成熟,企業(yè)的向心力將大打折扣。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杜澤樺強調:無論是公司的人力資源組織架構,還是崗位權限表,重點是實行責、權、利的高度對等。
在分配利益關系圖譜中,聯邦堅持了先顧客、后員工、最后股東的秩序,這樣就有聯邦分配三原則:第一,當企業(yè)的利潤微薄時,先保證經營者的利益,風險由投資者承擔;第二,在公司推行資產經營責任制,使經營者的收益與可量化的經濟指標掛鉤;第三,實行年薪制。杜澤樺進行分配平衡的一個手法是,從每個部門的收益中拿出20%由集團的最高決策層作面上的平衡,根據完成考核的情況進行分配。這樣管理層就既有壓力,又能得到相對更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
分配原則實際上也是聯邦給管理層上緊了第二條“鐵箍”。聯邦大部分的收益都用于公司的發(fā)展了,真正分配給股東的錢很少。
聯邦辦公室主任黃升平告訴記者:“20年來,樺哥沒有打過一次高爾夫球,雖然球場距離公司才半個小時左右的路程。”
“你亂花一分錢,別人可以幫你亂花一塊錢。”杜澤樺說,“所以不只我,聯邦的所有股東沒有一個人去打過高爾夫,這也影響了后來的經理人隊伍。”
杜澤樺認為聯邦股東層還是保留了更多當農民時的樸素、節(jié)儉,沒有得意忘形。
管理層的第一條箍上緊之后,第二條箍上緊就容易了。“現在聯邦員工的薪水與外資企業(yè)相比,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杜澤樺說,“2001年聯邦出現第一次虧損的時候,員工工資都沒有降,要降也是最高管理層先降。”
參觀聯邦最初的辦公樓時,有15年工齡的譚師傅當了我們的向導,一般人已經找不到那所不起眼的小樓了。在聯邦里,譚師傅也有了一些特權:可以直接約見總裁,子女優(yōu)先安排在聯邦就業(yè),非重大違規(guī)失誤不受解雇……像他這樣的特權員工(10年工齡以上),聯邦有幾百人。
陣痛:股東給經理人打工
“嚴格來說,企業(yè)管理不是靠制度,而是靠感悟。”杜澤樺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更多的時候,企業(yè)碰到問題,最后的解決往往是某一階段感悟的結果。”杜澤樺沒有進一步解釋感悟的內涵。這里多少有些說不清楚的成分。
聯邦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股東、廠長、工人、業(yè)務員,幾種身份一體化,大家努力工作就是。創(chuàng)業(yè)期的真摯友情、事業(yè)的信念,年輕的活力,形成了聯邦早期文化中的分享、信任、合作元素相結合,形成了強大的合力與張力。這種帶有某種樸素、簡單思想的聯邦文化對聯邦團隊的穩(wěn)固起了很大的預警與緩沖作用。
然而,隨著聯邦的快速發(fā)展,股東擔任的管理職務、能力與水平力不從心,聯邦股東身份與高級經理人身份同時兼任的核心體制受到挑戰(zhàn)。這時,職業(yè)經理人進入聯邦高管層,聯邦面臨中國民營企業(yè)共同的挑戰(zhàn)性問題——股東給經理人打工!
友誼、制度、文化,這時候說什么也沒有用了,除非股東自己接受了這個觀念。
杜澤樺說:“這是聯邦的大事,必須股東會通過。這是鐵的制度,碰不得。”
1992年,武漢市家具工業(yè)總公司的總經理石松加盟聯邦,成為集團市場部總經理,股東何友志任副總經理。拉開了聯邦“股東為員工打工”和“管理老板”改革歷程的帷幕。
1999年,績效考核時,股東郭泳昌負責的裝飾工程部虧損,工資只拿了80%,獎金分文皆無。看到別的副總能拿到幾十萬元的獎金,郭還是有些情緒,不服氣,先找聯邦常務副總王潤林,沒有談攏,最后找到杜澤樺。
“你先回去休息一個星期,想通了再來找我。”杜澤樺沒有讓步。一個星期后,郭想通了,讓出了總經理的位置。
到2004年時,聯邦已經有四個主要單位的總經理為職業(yè)經理人,有四位聯邦的股東成為經理人的下屬。而在聯邦七人組成的董事會中,六名原始股東只有四位還是董事會成員,另外三名董事則是后來招聘進來的專業(yè)人員,而且都是外地人。
這場革命最終形成了聯邦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始的股份制嬗變?yōu)楝F代企業(yè)制度。
這個過程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挑戰(zhàn),因而更多的中國民營企業(yè)仍在這個問題上徘徊不前。
“聯邦六個原始股東股份差不多,你不擔心其他五個股東會‘政變’嗎?”
杜澤樺看了看記者,笑了笑:“我怎么從來沒有想這個問題!”
不過,杜對自己還是十分自信:“他們?yōu)槭裁匆?lsquo;政變’呢?我對聯邦太熟悉了。除非我杜澤樺變了。如果我用1/3的時間來經營自己的私事,那聯邦就真的不需要我了。”
成功:加重團隊合作的砝碼
20年的發(fā)展,聯邦團隊經歷著自我完善,另一方面來自市場的力量也在時時考驗著這支團隊的穩(wěn)定。更多的時候,杜澤樺一步一步變行政領導為市場領導,讓市場來判斷對與錯、是與非。
聯邦從一個簡陋的家具小作坊開始,很快由制造藤椅轉向主流的木制家具。
1986年,聯邦舉辦的“90年代家私展望”首開行業(yè)大規(guī)模展覽的先河,引發(fā)市場轟動效應;1990年聯邦家私設計展與廣東電視臺等5家媒體合作舉辦,這也創(chuàng)造了聯邦客戶120天排隊購貨的紀錄。聯邦“產品設計領先-市場造浪-批量生產”的商業(yè)模式讓聯邦斬獲頗豐。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同時,以聯邦品牌為依托的加盟連鎖店也得以發(fā)展,聯邦在商業(yè)領域一路高歌。
聯邦的成功加重了聯邦團隊合作的砝碼,而市場的競爭又在頻頻制造難題。
1999年,杜澤樺迎來了一次來自股東層強烈的挑戰(zhàn)。隨著家具市場產品競爭越來越走向于雷同,聯邦當初引領市場的勢頭開始減弱。
“螞蟻多了,大象也要尋找自己的活法。”杜澤樺建議投資6000萬在廣州時代廣場建“聯邦家居廣場”,嘗試著一種新的經營業(yè)態(tài),讓聯邦從眾多的家居店里脫穎而出。這個建議,初期矛盾不大,在快要拍板定案時,股東意見出現分歧。甚至有人說:“這件事情辦成了,杜澤樺都可以當市長了。”股東的分歧甚至影響了銀行的貸款,時間拖了下來。這次杜澤樺的耐心得到了釋放,他埋頭做了三個方案:將3年之內聯邦可能遇到的風險詳細列出,什么時候虧損,每一年虧損多少,聯邦能承受的范圍,把聯邦可能會碰到的風險計算得清清楚楚,從預算上將聯邦的風險降到最低。最終股東會全票通過。
“聯邦有時與理發(fā)店相似,老板是操作型的。”這是杜澤樺內心的感觸。寸土寸金的時代廣場與聯邦家私的品質聯系在了一起,聯邦的品牌效應得到釋放,在廣州家具中,聯邦已經成為行業(yè)標桿?,F在,聯邦家居廣場每個月的銷售都會超過500萬元,高峰時達近千萬元。
2001年,聯邦遇到了創(chuàng)業(yè)以來第一次虧損。這次虧損震動了已經習慣于領跑感覺的聯邦。表面看來這次虧損與具體的一些經營措施相關。但其背后是多年以來累積的“大企業(yè)病”危機。
“再虧損,我自己下臺!”杜澤樺背水一戰(zhàn)。以他為首的決策團隊,深潛企業(yè)一線,對聯邦的銷售和制造組織進行扁平化改造,調整聯邦的運營架構,使聯邦重新回到高速增長的軌道,聯邦處于其歷史上經營業(yè)績最為良好的時期。
市場的成功一方面穩(wěn)固著聯邦團隊,但各種誘惑還是時時盯著可能出現的裂縫。聯邦股東層還是一度出現小裂痕,但個別離開的股東很快又回到聯邦。是什么東西修復了聯邦團隊出現的裂縫呢?是昔日的友誼、文化的吸引、制度的寬容,還是市場的壓力?杜澤樺不愿多談。20年的企業(yè)怎么可能會沒有曲折呢?
裂變:為了更長久的合作
2004年10月28日,聯邦迎來了20周年的慶典。而聯邦發(fā)展史上的“二次變革”已經拉開大幕。2004年9月6日,聯邦與深圳一家咨詢公司簽定協議,著手計劃聯邦組織架構的重新調整。
杜澤樺說:“聯邦的組織架構還是針對2001年虧損時搭建的垂直結構,現在這種架構已經不適應市場的需要。”
新的聯邦集團將成立產品創(chuàng)新中心、營銷中心、制造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四大中心,分管11個業(yè)務部門。在杜澤樺的計劃里,集團公司以品牌、資本為紐帶,各個業(yè)務部門將獨立經營核算,更多的經理人將變?yōu)槠髽I(yè)家,這意味著以聯邦名義又將產生新的股東階層,而這一次聯邦充當了大股東。
20年精誠合作的聯邦團隊將開始產生裂變。“聯邦20年的發(fā)展,股東沒有分開,這并不意味著為了合作而合作;現在要產生裂變,也不是為了分開而分開,而是為了更長久的合作而裂變。”
在運動中合作,并非為了合作而合作,或許正是聯邦團隊20年精誠合作的理由……□
責任編輯:楊 光
主題故事
禾豐牧業(yè):10年理想與10年約法
這次不用再猶豫了,也沒有了猶豫。拖著大大小小行李箱的金衛(wèi)東,像歸國華僑一樣出現在沈陽桃仙機場,開著一輛破舊小貨車的張鐵生早在這兒等候了。
幾天前,金衛(wèi)東還是一家跨國公司中國東北地區(qū)高級總裁,享受著5000美元的月薪和專車……這一切已成過去,創(chuàng)業(yè)讓金衛(wèi)東比任何時候都要冷靜、從容。
“出來干吧!我們等你的號召!”
1995年4月1日,金衛(wèi)東接到了王鳳久的電話。這個念頭在金衛(wèi)東、丁云峰、高峻松、王鳳久、邵彩梅、王仲濤的腦海里已經醞釀了6年。
最終他們還是放棄了外企的優(yōu)厚待遇,毅然決定借錢創(chuàng)辦禾豐牧業(yè)。外界給禾豐下了兩個預言:第一,禾豐這個公司肯定能成功;第二,禾豐這個公司不會長久成功……
9年過去了。
2004年的禾豐牧業(yè)已經是東北第一飼料生產基地,在全國有22家分公司,擁有凈資產1.3億元,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
但七名創(chuàng)業(yè)者依舊像當初一樣相互笑罵、相互調侃、相互支持、情同手足,他們分擔著創(chuàng)業(yè)的痛苦,同時也享受著收獲的樂趣……
“白手”創(chuàng)業(yè)團隊
禾豐的七人團隊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白手起家的經典故事,而他們每個人又都是故事的主角。
七個人中,張鐵生年齡最長,金衛(wèi)東、丁云峰、高峻松、王鳳久、邵彩梅、王仲濤較為年輕其中,一個博士、四個碩士、兩個大學生,六人都在跨國公司做過,從事管理工作和技術工作。當時平均年齡30多一點。共同的知識背景與共同的工作經歷,讓這支團隊有共同的相似性,亦有著不同專業(yè)、不同經驗的互補性。
禾豐董事長金衛(wèi)東這樣評價禾豐團隊:“這樣的結構容易在團隊中形成民主的氣氛。大家相互間有坦率地爭吵,保證了團隊的平衡。團隊的平衡就像人體一樣,感冒是必要的。不爭吵的團隊,遲早會分道揚鑣;或者根本就不是團隊,只是一個團伙。”
禾豐的一位副總私下里對記者說:“金總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人。”
早在大學時代,金就已經是學生會主席了,進入跨國公司后,很快就步入高層。他的職位是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幾個人中最高的,自然而然地成了禾豐的核心人物。
這一點,金衛(wèi)東非常慶幸:“我們的信任是在打工的時候形成的,也形成了相互間的差別,這些都是借助別人的舞臺磨合的。這也使得禾豐創(chuàng)業(yè)團隊從一開始就有了穩(wěn)定的基礎。”
禾豐是個苦孩子
1995年,在沈陽剛剛創(chuàng)業(yè)的禾豐就遭遇了跨國公司的“圍剿”。禾豐被認為是將來對跨國公司市場破壞力最大的中國飼料企業(yè),理由是這幾個創(chuàng)業(yè)者放棄的太多了。
跨國公司召集銷售人員開會,在東北地區(qū)采取了特殊政策,想采用低價手段將新生的禾豐扼殺在搖籃中。
然而,禾豐遇到的遠不僅是這些。金衛(wèi)東說:“由于政府有關部門的效率低下。禾豐申辦的手續(xù)遲遲沒有辦完,但用戶要產品,企業(yè)要生存!結果,沒有生產許可證的禾豐產品變成了‘假冒’……而競爭對手就把信息透露給監(jiān)管部門,結果要給予出售產品20倍的處罰。而禾豐沒錢,監(jiān)管部門就要封廠房。”
那一次,金衛(wèi)東急了,甚至動了粗口。“如果不辦企業(yè),我們七個人日子過得都很滋潤,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破外國企業(yè)的壟斷,讓民族飼料工業(yè)發(fā)展起來!如果沈陽辦不下去,我們去吉林、黑龍江、廣東……如果全中國都容不下禾豐,我們心甘情愿回家!”
本來一臉怒氣的質量監(jiān)督局局長被感動了……不僅沒處罰,沒封廠,還請他們吃了飯。局長說:“請你們吃飯,是因為我們敬佩你們,也相信你們一定能成就大事。”
不過,對金衛(wèi)東來說,最缺的還是錢。企業(yè)生產需要100多種原料,缺一不可??珊特S沒錢,只能靠賒。但打1000次電話,至少有900次被拒絕。有時候能賒一點原料,卻要把禾豐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的簡歷發(fā)給對方。那情形頗有點像文革期間的“政審”。
“貧寒家庭辦事難。禾豐是一個苦孩子,經歷太多了……但禾豐挺過來了。”金衛(wèi)東說。
一起奮斗,一起創(chuàng)業(yè),情同手足。逆境時,互相幫助,同舟共濟;順境時,像梁山好漢一樣,大秤分銀,小秤分金,一起分享快樂。
那么,又是什么力量讓他們這么做呢?
理想的誘惑
《中外管理》:是什么因素刺激你們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
金衛(wèi)東:共同的外企經歷。那時只要看到外方員工的眼光,我們就有將來打破壟斷自己干的想法,中國人不能老是做二等公民。但當時我們缺技術、缺管理,對這個行業(yè)缺乏認識,于是便相互鼓勵,臥薪嘗膽,先給外國企業(yè)打工。由于有這樣一個愿景,我們便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從來不計較工資,結果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提升機會。那時候,我差不多是飼料行業(yè)權力地位最高的中方雇員。
《中外管理》:當時你們的競爭對手是跨國公司,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為什么七個人還是毅然走到一起呢?
金衛(wèi)東:當初來沈陽創(chuàng)業(yè),與強大得不敢想象的對手競爭,我們很清楚:成功的幾率雖有,但成功得極有可能毫無“意義”。也就是說,一年的盈利可能還沒有我們原來的薪水多。但為什么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辭職創(chuàng)業(yè)?這就是我們合作至今不散的基礎:志同道合。
《中外管理》:禾豐最初的目標是什么?后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金衛(wèi)東:我們最初的目標是:打破國際壟斷,創(chuàng)民族品牌。這個目標實現之后,我們又提出了“10年成為全世界頂級飼料供應商”。過去10年時間,我們資產擴大了近170倍,今后10年資產再擴大50倍。這意味著禾豐一年將產生1000多萬噸的飼料、500多億元的銷售額、20多億元的利潤。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要做到行業(yè)第一,好像有些不現實,但我認為:創(chuàng)業(yè)的目標不能定得太近,否則,到了目的地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玩了。
約法三章
《中外管理》:禾豐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是如何約束團隊的?
金衛(wèi)東:這是禾豐發(fā)展最為核心的部分。我們相信:合理的制度約束,可以保護團隊。在公司章程里我們規(guī)定了三件事:第一,七個人都要終身為公司服務,不得從事與公司競爭的飼料行業(yè)。第二,任何人違背公司利益,將被取消公司股東股份。第三,我們身為股東,在日常工作中不享有任何特權,而根據業(yè)績被提升、免職乃至開除。但如果是公司原因,則可以享受股東待遇。
《中外管理》:禾豐最初是借錢辦起來的,每個股東并沒有拿出真金白銀。那么錢還上以后,股份是如何分配的?
金衛(wèi)東:誰的貢獻大,誰的股份多。七個人中,我留35%,丁云峰占15%,其余五個人各占10%?,F在我又降到20%左右,拿出股份分配給了新進入的優(yōu)秀核心員工。
《中外管理》:你的股份降到這么低,你不怕有一天其他股東聯合罷免你嗎?
金衛(wèi)東:如果他們這樣做可以使企業(yè)利益最大化,那么罷免我就是正確的,我就得被罷免。如果無論我干得好壞,誰都不能奈何我,這樣的制度才是失敗的!那樣,我們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也就絕不可能同舟共濟、同甘共苦到今天。
普通人的樂趣
采訪快要結束時,金衛(wèi)東告訴我們:他昨晚上與同學打麻將了。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金衛(wèi)東慶幸禾豐團隊有三樣東西沒有丟:沒有丟掉健康;沒有丟掉品性——一如原來的好惡及普通人的心態(tài);沒有丟掉情義——無論富貴貧賤,依然跟過去的同學、朋友一起玩,徹夜長談,互相嘲諷,圍桌打麻將,贏了就請客吃飯??傊?,享受普通人的樂趣。□
責任編輯:楊 光
旁觀者清
“長壽團隊”需要做對什么?
打造一個成功而長壽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需要哪些元素?他們要經歷哪些致命的關卡?
領軍人物的權威,團隊民主的爭吵,制度之外的感悟,友誼、信任與文化的凝結……許多種因素、許多種組合,決定著企業(yè)的生命周期。我們希望圈里圈外的分析能解開創(chuàng)業(yè)團隊長壽之“謎”。
蜥蜴團隊長官兼首席顧問官何坊:
團隊在開放中做久
中國有兩句俗話。一句是:一個好漢三個幫;還有一句是:合伙買賣難做長。
前一句是說沒有團隊就難以成事,后者表明合作長久是個自古以來的老大難問題。禾豐的十年發(fā)展歷程,說明了一個團隊是否能成功發(fā)展壯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團隊是否開放。金衛(wèi)東的成功正是團隊開放的成功。具體表現在:
開放的工作氛圍。說到團隊,眾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團隊有民主、平等的氛圍。金衛(wèi)東在打工時形成的威信,確立了他在禾豐的核心位置,但他沒有搞一言堂,而且允許大家相互間有“坦率地爭吵”,“會爭吵”的開放式工作氛圍,是禾豐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開放的股權分配。在利益的分配上,金衛(wèi)東沒有被巨大的物質利益所誘惑,而是實行股權開放,誰的貢獻大,誰的股份多。自己只占35%,他放下了常人難以做到的私心雜念,從而留住了人才。后來從35%又降到20%,這種股權開放的做法,攤薄自己的收益,但卻吸引了團隊成員,這正是禾豐十年沒散伙的核心原因。
開放的職務。股東不享有任何特權,完全根據業(yè)績提升、免職、開除。這種職務的開放從制度上保證了團隊人員憑能力上崗,保證了人才的使用,最終保證了團隊的健康發(fā)展。在企業(yè)的發(fā)展中,往往有些創(chuàng)業(yè)的元老跟不上企業(yè)發(fā)展的步伐,面臨淘汰。開放的職務適時的新老交替,避免有些職位被無能者長期霸占。
一言以蔽之,正是開放的觀念、心態(tài)、做法,確保了禾豐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而在管理上,也只有開放的團隊才是進步最快、發(fā)展最好的團隊。
北京云峰營銷公司董事長范云峰:
事隨勢轉,本色巋然
“一起失敗,一起成功”這八個字的背后就是“同富貴、共患難”。這是國人最真誠、最樸素的人文思想。從古至今,中國人的文化沉淀出一份最原始的感情。而在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過程中能否共患難,怎樣同富貴,又是一個十分深奧的話題。
首先,基于“共識”。志同道合,走的路才會相同,哪怕是有天大的困難,合作伙伴們都會相互扶持,情同手足,分擔著創(chuàng)業(yè)的痛苦,享受著創(chuàng)業(yè)的樂趣。
其次,理于“共事”。做人德字當前,做事則應制度在先。在制度層面,兩家公司同樣遵循了“制度不是給哪個人定的,它需要所有的人共同來遵守”的原則。無論是禾豐的約法三章,還是聯邦的分配三原則及最初的公司章程,無一不是為共事做出了最好的支持。
再次,敏于“共勢”。企業(yè)的生存取決于市場,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則取決于“造勢”。就像鯉魚躍龍門一樣,必須借助幾個浪頭才能躍過去。而企業(yè)要跳過市場的“龍門”,只能自己“造浪”、“造勢”,最終形成的是自己的品牌。也就是說,品牌的形成是企業(yè)必須越過的“龍門”?! ?
最后,久于“共世”。企業(yè)要想長久的屹立在市場中,功成名就的企業(yè)精英們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至關重要。這取決于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者的思想境界及公司文化。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禾豐還是聯邦的總裁,都沒有因為成功就丟掉了自我,仍舊保持原來的生活作風,不忘本,不忘自己仍然是一個普通人。
振邦集團董事長周建良:
警惕制度化的“盲點”
長壽團隊有三個條件是必須具備的。
第一,他們的價值理念是一致的。大家對同一事物的判斷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很容易削弱一個團隊的凝聚力。第二,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一個愿景目標。第三,將該目標變成制度。
有了這三條可以使一個團隊長壽,但并不是絕對的。這時候,我們最容易忽略制度化的盲點。
第一個盲點,“我是對的”。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國企業(yè)也不例外,高層管理者中容易形成這樣的思維。管理者的判斷不是按價值觀來判斷,而是強調自我。制度的管理變成了自我情緒的延伸。這也容易造成團隊的分裂。因為大家不是為一個目標做事情,而是在為一個人——老板做事情。
第二個盲點,“只講外部營銷”。價值觀、制度、文化都有了,只是一種表象,我們有時候只注重向我們的客戶推銷理念,往往會忽略了對內部員工進行理念推銷。其實內部營銷非常重要,價值觀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企業(yè)的裂縫已經產生了。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分崩離析了。所以,企業(yè)在啟動決策機制的時候,僅僅靠投票產生結果,其實也使團隊之間的友誼與信任被削弱。如何才能在投票之間達到共識呢?內部營銷工作不能少。
第三個盲點,“老板差異化能力短缺”。在一個企業(yè)里,穩(wěn)定靠制度,但發(fā)展還是要靠老板或者團隊核心人物。老板與眾不同的地方,是要能看到企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在關鍵的時候推一把,而不是時時刻刻與大家混在一起。要不然,一個企業(yè)就會“群龍無首”。領袖是干什么的?就是帶路,把企業(yè)引向一條正確的路上去。
百龍集團總裁孫寅貴:
有約在前,基業(yè)常青
一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構成,若基于親緣、同學、朋友,那么其初期活力往往高于普通以資金、技術為紐帶構成的企業(yè)團隊。但其后的持久性與穩(wěn)定性,卻往往會反過來,后者要好于前者。這主要根源于:
1.前者多數是建立在一定感情基礎上,而后者往往有具體、明確,甚至不近人情的條文約定。 2.前者存在一個徹底轉換角色的困難,比如從哥兒們變成股東,而后者則完全是一步到位,沒有歷史負擔。
為此,對處于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團隊,我有兩大秘方:
第一,就是我母親傳授的:要想伙計長,天天算伙帳。吃得起虧,能夠做一堆。此寥寥數言,我卻認為可以受用終生。
第二,則是我自己悟到的:發(fā)達國家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所以,我們管理者要虛心學習,做個性演員,徹底適應社會發(fā)展,隨時努力制度創(chuàng)新。爭取中國的明天,成為發(fā)達國家的后天?!?
責任編輯:楊 光
同道思緒
分合之機,盡在適逢其時
寧波沁園環(huán)??萍加邢薰径麻L 葉建榮
《中外管理》是一本很深刻的雜志,這次讓我做點評,我很想借此機會,認真思考、學習一下。
樹大分枝,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邏輯。創(chuàng)業(yè)與朋友情誼,這是一對難分難離的矛盾,就算像聯邦、禾豐這樣少有的幾個朋友、同學圍著柱子共同打拼十年、二十年的企業(yè),我相信他們也一定處理得很不容易,也一定有過“合時容易、分時難”的困惑。
“分”清之后,迎來TCL
說來也湊巧,在我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有過三次分家。
而今年國慶節(jié)以后,沁園整合資源的第一個橫向合作項目就要實施。合作方TCL定于今年10月7日派管理團隊進駐沁園最大的生產基地,合作成立寧波TCL沁園智能電器有限公司,TCL以51%控股該企業(yè)。
沁園、TCL有獨立的研發(fā)和營銷機構,而寧波TCL沁園智能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個聯合的智能家電生產基地,只生產沁園、TCL兩個國內品牌的產品和承接出口業(yè)務,是純粹意義的生產基地聯合。這在國家宏觀調控、原材料暴漲的今天,無疑是聯合采購、資源共享、管理共享、統一配送的一種絕妙手段,這種方式的資源整合可能在國內家電行業(yè)還是首例。能順利地同國內這樣著名的大企業(yè)整合平臺,應該說與以前的“分”是離不開的。
三合與三分
1989年剛下海經商時,我與一位親戚買了幾臺注塑機,那時候接業(yè)務主要是靠關系。后來我把小廠讓給了親戚,自己去尋找新的項目。
1992年第二次與人合作,我做廠長,朋友做副廠長,朋友比我大20歲,思路也很多,那時候真可謂同甘共苦,毫無怨言。我們兩個都沒背景,也沒有集體企業(yè)基礎,一切從零開始,給人家做塑料包裝盒。好不容易開發(fā)成功一種外形漂亮點兒的產品,沒供多少貨就被別的關系戶搶走了業(yè)務,甚至連專利都被別人搶注了。在90年代初,做配件如果不搞關系,那你就站不穩(wěn)腳。以后我們一起偷學技術,辦起了工藝植絨廠。這個項目效益很好,但是規(guī)模做不大,當時很多人想學這項技術,我的想法是把這項技術直接轉讓給20多個客戶,掘一桶金后再找新項目,而朋友的意見是要靠這個項目為兩個孩子成家以及為自己養(yǎng)老。意見沒辦法統一,我也沒法安心每年去分幾萬元的紅利。最后我再次選擇離開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起來的企業(yè),但保存了十分珍貴的友誼。而朋友果然實現了他的心愿,直到現在還經營著這個效益很好但規(guī)模做不大的企業(yè)。
第三次合作是與我妻兄一起開發(fā)凈水器,即沁園的前身,我做董事長,他做總經理。企業(yè)辦起來三個月,都想做領導的個性很快促成了我們的分手。這一次我沒離開,而是把專利技術與資金做了合理的分配,支持他另外去辦企業(yè)。正因為這個明智的決定,使沁園在后來的發(fā)展中走上了科技型企業(yè)的快車道。
分,為了日后的合
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合作伙伴,在企業(yè)渡過生存期而發(fā)展到一定層次時,出現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的矛盾、分歧,這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我很慶幸在以前的道路上有過這樣幾位親密戰(zhàn)友,我們至今都是很好的朋友。以后企業(yè)發(fā)展了,肯定會有更多的分分合合,這是創(chuàng)業(yè)常有的必然。
當然,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是中國民企分分合合以后要走的一條必由之路。從正泰的家族股權稀釋,從而以較少股份控制了一個龐大集團為例,我們就不難發(fā)現產權明晰、股份合作的現代企業(yè)制度以及現代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已經逐漸被中國民企所認知。
過去,我的創(chuàng)業(yè)道路上的三次分家,其實就是一個民營企業(yè)家在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超越的過程與手段的縮影。
而今天沁園公司與TCL的橫向聯盟,也是基于同一個目的,即共同形成更強的市場競爭力。未來兩年中,沁園公司將完成企業(yè)股份制改造,建立產權明晰的現代企業(yè)制度,從而實現公司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所有這些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分與合,并不是市場經濟的源頭和盡頭,而是企業(yè)發(fā)展的一種必然手段。辯證地講,分是為了以后的合,合也是為了以后的分。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無論是分還是合,企業(yè)都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
擴展閱讀
西安王曉楠:為什么每一次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風 2023.11.10
西安王曉楠:為什么每一次互聯網風口你都錯過了你是否想過,為什么每一次互聯網風口都錯過了?這一次,我們來好好聊一聊。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過去的一些互聯網風口。從某寶電商到微商,社交電商再到直播,每一個風
作者:mys5518詳情
微電商眾創(chuàng)聯盟:為什么每一次互聯網創(chuàng) 2023.11.10
西安王曉楠:為什么每一次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風口你都錯過了? 每一次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風口你都錯過了,這可能讓你感到沮喪和失落。但是,不要氣餒,因為這不完全都是你的錯。創(chuàng)業(yè)風口的出現往往是由許多復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作者:微電商眾創(chuàng)聯盟詳情
2023年下一個創(chuàng)業(yè)風口是什么?順勢 2023.11.01
2023年下一個風口是什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答案也不是唯一的。但是有兩點可以確定: 一、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二、過去三年,每個人對于健康、生活、人生、消費觀等都有了新的認識。
作者:mys5518詳情
2023年下一個創(chuàng)業(yè)風口是什么?怎么 2023.10.27
2023年下一個風口是什么?怎么抓住風口實現輕創(chuàng)業(yè)? 2023年下一個風口是什么,我想風口不會只有一個,很多行業(yè)都將迎來發(fā)展機遇,所以答案必然不是唯一的。 我接觸大健康行業(yè)十多年了,對這個行業(yè)
作者:王曉楠詳情
大健康產品行業(yè)萬億市場藍海,互聯網輕 2023.10.27
預防醫(yī)學,和“治未病”的指導原則,加速了我國大健康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21世紀人們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沒有健康的身心一切無從談起。 生命健康是個全程呵護的過程,面對現代病,事
作者:王曉楠詳情
變局下的營銷團隊與渠道商管理 2023.04.06
受博瑞森圖書的邀請,在上海博庫書城組織了一次讀者見面會,演講的題目是《變局下的營銷團隊與渠道商管理》?,F將主要溝通內容,梳理如下。 一、現在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了? 1、企業(yè)環(huán)境快、亂、躁 近
作者:賈同領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廠家招商準備工作之溝 5
- 2太古可口可樂第2期降 15
- 3一定要脫離產品談招商 19
- 4員工不是被招聘進來的 29
- 5姜上泉老師:降本必增 16
- 6西安王曉楠:2024 1468
- 7輔警或迎來轉正新契機 43
- 8西安王曉楠:輔警月薪 55
- 9什么是小型門店的底層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