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產業(yè)可有效增強糧食安全保障

 作者:李孟剛    254

2008年是聯合國確定的馬鈴薯年,馬鈴薯是世界也是我國第四大農作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隨著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耕地面積的急劇減少、大宗糧食作物種植效益的不斷下降以及水資源的短缺和膳食結構的改善,馬鈴薯的重要性也日益顯現。

  溫家寶同志曾在一份報告上批示:“我國的土豆種植面積占世界四分之一,產量占五分之一,我們完全應該并且能夠把小土豆做成大產業(yè)。這就需要加快引進和培育優(yōu)良品種,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轉化程度,不斷開拓土豆消費市場。”

  我們通過深入調研后發(fā)現,由于沒有大規(guī)模推廣脫毒種薯,我國馬鈴薯單產水平較低,單產提高空間很大。目前推廣脫毒種薯的馬鈴薯種植示范區(qū)畝產量較全國平均畝產提高100%~150%(因生產條件及品種而異)。大力發(fā)展馬鈴薯產業(yè)能提高我國糧食安全保障程度,另外發(fā)展馬鈴薯產業(yè)可以部分緩解生物能源原料匱乏問題。

  種植面積廣但單產低

  馬鈴薯是21世紀人類最有價值的食物營養(yǎng)來源之一,是新世紀最有發(fā)展前景的高產經濟作物之一,更是世界人口的重要主食或副食。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tǒng)計,盡管歐洲的馬鈴薯產量有所下降,但中國和印度等發(fā)展中國家則呈現較快增長趨勢,這使得過去20年來全球馬鈴薯產量幾乎翻了一番。目前發(fā)展中國家的馬鈴薯平均攝入量不到歐洲和北美攝入量的1/4。自上世紀60年代初以來,發(fā)展中國家用于馬鈴薯生產的面積增幅超過了所有其他糧食產品,而對馬鈴薯的需求則將長期處于增長區(qū)間。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tǒng)計資料還顯示,2006年全世界馬鈴薯種植面積約為3億畝,總產量約3.15億噸。其中我國的種植面積達7523萬畝,大體占世界的25%,亞洲的60%;總產量達7034萬噸,大體占世界的20%和亞洲的70%,在世界均居領先地位。

  但是從單產水平來看,馬鈴薯種植面積排在前5名的國家均超過1000萬畝,總產量排在前7名的國家均超過1000萬噸。馬鈴薯的世界平均單產為1146公斤/畝,有兩個國家(比利時和俄羅斯)單產超過3000公斤/畝,有15個國家單產超過2000公斤/畝,而我國的平均單產僅為1087公斤/畝,在世界排名第83位,比較靠后。

  提高單產水平 增強糧食安全保障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日趨明顯,已經對糧食生產產生重要影響。與此同時,全球耕地面積增加有限并制約糧食產量增長。據美國農業(yè)部預測,未來10年,大多數國家耕地面積的年均增長速度僅為0.5%,全球2/3糧食增產數量要靠單產提高來實現,而過去幾十年全球糧食單產提高緩慢,預計未來10年單產增加依然有限。目前,全球糧食總產量在19億~20億噸,全球糧食貿易量在2.3億~2.5億噸。這種情況已經持續(xù)了很多年。

  2006年我國糧食種植面積10538萬公頃,當年糧食平均單產為4.72噸/公頃。據此計算,10年后我國糧食的平均單產須達到5.04噸/公頃才能滿足需求,即我國糧食單產水平要在10年里每公頃增加0.32噸。而在過去幾年里,由于農業(yè)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有所下降,且三大糧食作物的平均單產均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幅度增產難度較大。目前,我國小麥年產量為950億公斤,稻谷為1800億公斤,玉米為1200億公斤。而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單產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

  馬鈴薯是冬作農業(yè)發(fā)展中潛力巨大的作物。據初步統(tǒng)計,目前全國耕地面積的近2/3,計12億畝處于冬閑狀態(tài)。可以嘗試利用南方冬作區(qū)和中原二季作區(qū)的冬閑田發(fā)展馬鈴薯生產,提高耕地復種指數,變相擴大農作物種植面積,起到緩解人地矛盾的作用。

  馬鈴薯單產提高空間巨大

  據中國農科院的專家介紹,如果采用新品種、新工藝,我國馬鈴薯的單產水平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并且商品薯品質改善后價格也會有所提高。

  甘肅省定西市、張掖市等地是馬鈴薯試驗區(qū),從該地區(qū)5萬畝核心試驗基地和50萬畝示范區(qū)情況看,核心區(qū)產量平均達2050公斤/畝,示范區(qū)產量平均達1700公斤/畝,分別比項目實施前三年平均增產51.8%和25.9%以上,畝新增產量700公斤和350公斤。

  通過國內主要農作物各種數據比較可以得出,馬鈴薯單產比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高出1~3倍,每畝實現的產值馬鈴薯分別比其他主要農作物高出1倍以上。

  我國現有的耕地面積中有60%以上的耕地為旱地,后備耕地資源也多分布在干旱少雨的地區(qū)。研究表明:以豐水年產量為100%,幾種作物在干旱年份的產量分別為:谷子55%,蕎麥57%,春小麥58%,馬鈴薯76%。從營養(yǎng)成分分析,在同等條件下,馬鈴薯的單位面積上蛋白質的產量是小麥的2倍、稻谷的1.3倍、玉米的1.2倍,所含Vc是蘋果的10倍。此外,馬鈴薯的生育期較短,再生能力強,對風、雹等自然災害有一定的抵抗力,又是很好的救災作物。因此馬鈴薯較其他作物有更多的比較優(yōu)勢。

  目前我國馬鈴薯年種植面積在700萬畝以上的地區(qū)有貴州、內蒙古、甘肅和云南;200萬畝以上的地區(qū)包括四川、重慶、山西、黑龍江、陜西、湖北和河北等省市。根據統(tǒng)計數據,西藏和吉林的單產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畝產分別達到3000公斤和2405公斤,但只占總播種面積的2%;而平均畝產在1000公斤以下的有陜西、山西、貴州、河北、寧夏、內蒙古和黑龍江等主產省份,占全國播種面積的49.4%。

  部分緩解生物能源原料匱乏問題

  生物能源產業(yè)的興起,加劇了糧食市場供需矛盾。以美國為例,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2007年《國情咨文》中提出,2017年美國至少有350億加侖的替代燃料。如果350億加侖的乙醇全部用玉米來生產,相當于美國目前玉米總產量的1.5倍。目前美國占全球玉米出口量60%~70%,未來10年將降至55%~60%;美國用于飼料的玉米數量占全部玉米使用量將從目前的50%~60%降至40%~50%。

  “十一五”期間,我國已明確提出,發(fā)展燃料乙醇應重點推進不與糧食爭地的非糧食作物如薯類、甜高粱、甘蔗及植物纖維等原料替代。溫家寶總理也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嚴格控制工業(yè)用糧,堅決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擴張,違規(guī)在建項目必須停建。”

  由于薯類的增產潛力較大,單位面積上乙醇產量增加的潛力也很可觀,這樣就可以做到在不減少糧食供給或不增加耕地的基礎上,提供更多的生物能源原料。

  對比來看,玉米一直被認為是生物燃料的重要糧食品種,我國目前玉米平均畝產320公斤,對應的平均畝產乙醇是119公斤,馬鈴薯的平均畝產目前是1004公斤,對應的平均畝產乙醇是91公斤,兩者之差并不大。從平均最高畝產對應的乙醇來看,馬鈴薯的272公斤乙醇還高于玉米的223公斤。

  真正把“小土豆”辦成“大產業(yè)”

  當前我國馬鈴薯產業(yè)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提高對馬鈴薯產業(yè)重要性的認識,真正把“小土豆”辦成“大產業(yè)”。

  在全面考慮根據糧食平衡、生產成本和國家財力等因素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綠箱政策和黃箱政策,國家對馬鈴薯種植和流通進行政策性補貼,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建立合理健康的產業(yè)發(fā)展機制。

  這種機制主要是在規(guī)劃、種植、品種改良、技術推廣、基地建設和加工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并通過提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資金補貼、低息或無息貸款以及建立產業(yè)發(fā)展基金或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進行扶持。在目前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四補貼”政策環(huán)境下,需要掌握好補貼對象、補貼性質、補貼目標和補貼的方式選擇等問題。特別是要對種薯進行良種補貼。馬鈴薯種薯關系到我國馬鈴薯生產的發(fā)展,迫切需要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種植優(yōu)質脫毒種薯。既保證農民的高產、高效,也保證種薯企業(yè)的利益,促使我國馬鈴薯種薯產業(yè)良性發(fā)展。

  另外鑒于我國馬鈴薯產業(yè)物流體系尚不發(fā)達,每年全國因此而實際損失的馬鈴薯約為總產量的25%~30%。我們建議國家建立適當的以生產企業(yè)為主體的馬鈴薯商業(yè)儲備,并依據儲備數量進行相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馬鈴薯物流設施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投入力度,盡快建立馬鈴薯現代物流體系。
 安全保障 糧食安全 馬鈴薯 可有 糧食 增強 保障 產業(yè) 有效 安全

擴展閱讀

前言:你的工作時間是否更長了?出席的會議更多了?假期更短了?回復的電子郵件更多了?你是否在辦公桌上吃午飯,如果你還吃午飯的話?你對生活的要求是否越來越高,所以,你得更加努力才能跟得上?你對“事半功倍”

  作者:胡一夫詳情


2005—2007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普遍暴漲了一倍,有的地方甚至漲了兩倍。從2006年到2007年,全世界糧食價格上漲了23,據聯合國統(tǒng)計,僅2007年一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2008年以來上漲勢

  作者:朱磊詳情


國際糧價再創(chuàng)新高、全球糧食儲備告急、食品短缺在一些國家引發(fā)騷亂……國際糧價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另一方面,受農產品產地惡劣天氣,以及高速發(fā)展國家進口需求猛增影響,世界小麥庫存量達30年以來最低,

  作者:朱磊詳情


 在這個新興產業(yè)中,涌現了兩家典型的代表,一家管理軟件廠商,一家電子商務提供商。2006年7月27日金算盤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第一家推出全程電子商務,把內部ERP與外部的B2B電子商務進行融合。半年

  作者:劉菲詳情


2012年10月11日,一條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消息在國內掀起了一次少有的熱潮,中國本土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改變命運的不單單是他自己,同時也帶動了整個文化產業(yè)

  作者:李鑒金詳情


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物質得到極大的豐富,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環(huán)保和追求生活質量為人們所注重。隨著生活觀念的轉變,綠色食品的倍受青睞,便帶動了農業(yè)規(guī)模的發(fā)展,并迅速市場化,即由原來小規(guī)模運作轉

  作者:王治清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