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壞蘋果”

 作者:高揚    149

應邀到朋友家做客。吃完晚飯,女主人給我們上茶,又拎來一筐蘋果請大家品嘗。蘋果個個光潔明亮、清香撲鼻,饞得每人都挑了一個。正當準備狠咬一口時,我突然聽到“哇,壞蘋果!”尖叫聲出自黃小姐,她捷足先登,挑了個最靚的,卻沒想到好看卻不好吃。
“大家都別吃了!”看著那個壞蘋果,男主人說,“根據(jù)壞蘋果法則,這筐蘋果中一定有更多壞了的。”說完,他拿刀切開了所有蘋果。果不出所料,差不多10個蘋果中就有4個是長了蛀蟲的。

“這是怎么回事呢?”顧不得剛剛咬到蛀蟲的惡心,黃小姐發(fā)問。

回答黃小姐的好奇不難。中國不是有“一顆老鼠屎壞一鍋粥”的說法嗎?美國也有“壞蘋果并發(fā)癥”(Bad Apple Syndrome)的法則。就是說,如果把一個壞蘋果留在一筐好蘋果里,結果你將得到一筐爛蘋果。此法則適用于團隊——一個人的態(tài)度將影響到一個團隊。

說到團隊,仍舉馬云的實例。他雖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一竅不通,但卻創(chuàng)立了阿里巴巴和淘寶網(wǎng)——目前全球最大的B2B商務網(wǎng)站。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馬云非常自豪地說,企業(yè)成功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打造一個明星團隊,而不只是擁有明星領導人。因為團隊就像企業(yè)建立的若干個“別動隊”,只有“別動隊”成員間相互協(xié)作、相互配合,才能最終勝利完成任務。

知道馬云的團隊厲害的多,但不知道團隊不易建設好,且極易被破壞的卻少。在團隊中,某些問題員工就像“壞蘋果”,其危害性不在于他自己沒有工作效率,而在于他有著驚人的破壞力,具體表現(xiàn)在行為的示范效應、破壞團隊氛圍和干擾組織目標等方面。有研究表明,如果在一個組織或公司內(nèi),有一位同事特別的“懶”或特別的“難搞”,那這個人就可以使整個公司或組織的效率被拉下30%~40%。不僅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而且可能使整個團隊變成一個爛攤子。

根據(jù)研究,產(chǎn)生“壞蘋果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位狀況差的同事可能造成其他人“無關緊要的錯誤判斷與決定”,以及在這個組織里感受的延展。如果某人令人討厭,而其又處在一個組織中,就會讓你因為不喜歡這個人,連帶也不喜歡這個組織,甚或不喜歡其他在同一組織的同事。因此研究建議,企業(yè)不要只樹立“對的模范”,也要“打擊不對的行為”;不然,一個公司或組織的同事就會像“情緒的導電體”,一有老鼠屎,立刻壞掉整鍋粥。

可是最麻煩的,卻是團隊中的“壞蘋果”并不一定是能力差的;相反,能力強的也可能成為問題員工,而且破壞力更大。那么,如何限制問題員工的影響力呢?首先要從機制上入手。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有20%的人干得很好,70%的干得一般,只有少數(shù)不到10%的干得不好,那么獎罰分明將尤為重要。重獎,可以保證那20%更有積極性;重罰,可以免除70%不被罰而也有積極性,或者爭取得獎。

沒敢細想,普普通通一個蘋果卻包含著這么大的學問。從朋友家出來,我依然忘不了那個壞蘋果——“壞蘋果”的警示:要警惕最早壞的那個,而且處理得趁早;否則,壞的就不只是30%-40%喲。千萬不要因為一個人的惡劣行徑,毀掉整個團隊。

高揚
 警惕 蘋果

擴展閱讀

 如果要問誰是今天全球商界最為耀眼的明星,答案可能非蘋果莫屬。2005年,蘋果電腦公司銷售額162億美元,凈收益1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勁升66和216。隨便翻看幾個世界頂級排行榜,便可領略蘋果的“耀眼

  作者:郭劍詳情


   技術的失敗與模式的成功  巨大成功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讓蘋果如此與眾不同?  是技術嗎?一直以來,蘋果都以技術先鋒形象示人:其最負盛名的圖形用戶界面被微軟視窗操作系統(tǒng)抄襲幾代之久;無論在桌面?zhèn)€人電

  作者:郭劍詳情


  三星奇跡的背后  2006年1月4日對于韓國三星電子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當天三星電子股票市值正式突破1000億美元。這是一個什么概念?這是美國之外第二家股票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IT公司,

  作者:郭劍詳情


有些國有企業(yè)陷入了困境,但對于企業(yè)的員工來講,極大多數(shù)的普通員工沒有一個是愿意自己所在的企業(yè)陷入困境的,但是,在個別國有企業(yè)里,卻存在一個極其危險的“陷阱”,有個別企業(yè)的副職領導是希望自己所在國有企業(yè)

  作者:劉先明詳情


要警惕兩大危機   2018.12.17

 上周末,在廣州舉行的quot;2007卓越理財quot;財富論壇上,國民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經(jīng)濟學博士樊綱出席了論壇,就當前經(jīng)濟中出現(xiàn)的熱點問題及明年資本市場走勢發(fā)表了看法。他認為,明年從緊的貨幣政策對

  作者:樊綱詳情


  經(jīng)濟的全球化發(fā)展為企業(yè)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間,企業(yè)有更多的開拓新市場的選擇.但是與此同時又意味著企業(yè)將面對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決策的風險.為了降低這種決策風險就要化解不確定因素為確定因素,就要搜集

  作者:于斐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wǎng)刊登/轉(zhuǎn)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wǎng)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wǎng)轉(zhuǎn)載此文只是為 網(wǎng)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jīng)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wǎng)相關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責聲明 常見問題 廣告服務 聯(lián)系方式 隱私保護 積分規(guī)則 關于我們 登陸幫助 友情鏈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