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過渡道路
作者:白貴才 205
——經濟發(fā)展的中國模式
內容提要:
一什么是漸進式過渡道路
二激進式過渡道路實例
三為什么選擇漸進式過渡道路
四實踐檢驗中國模式是成功的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社會主義的性質是由占主體地位的公有制決定的。所以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同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了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要大力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我們黨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改革開放前看成是根本“對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又明確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觀念的轉變過程,決定了在經濟發(fā)展中要有一個過渡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由傳統(tǒng)計劃經濟向現(xiàn)代市場經濟過渡而形成的經濟存在形式和運動方式,即通常所說的市場化過程?,F(xiàn)在看來市場化實現(xiàn)的基本途徑有兩種:一種是以前蘇聯(lián)、獨聯(lián)體、東歐國家為代表的激進式過渡道路,即通過“激進式”改革(“休克療法”)而形成市場經濟的道路;另一種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漸進式過渡道路,即通過“漸進式”改革而形成市場經濟的道路。實踐已經證明,中國模式的漸進式過渡道路是適應中國國情,3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績,正是這一中國模式的完美演繹。
一、漸進式過渡道路
漸進式過渡是指在保持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局部推進改革的方法,最終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它主要存在在于中國等亞洲國家,以及匈牙利、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漸進式過渡道路采取“藥物保守療法”,以原有體制外培養(yǎng)市場經濟體制,然后由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取代計劃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制度和生產關系的自我完善。它的前提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改革經濟體制的具體形式。這種經濟體制的改革,是在黨的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的自覺的社會實踐活動,因而保證了社會生產關系在上層建筑領域的連續(xù)性。
我國漸進式過渡的主要內容有:一在所有制結構改革上,并非一味強調私有化,而是要建立一種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二在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上,首先打破平均主義,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然后提出要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并存,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三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四在價格改革上循序漸進,依據(jù)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及消費者承受能力,從以調為主到調放結合,最后再到全面放開,形成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五當改革推進到一定程度時,適時推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要求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六對外開放也是漸進式推進的,它表現(xiàn)在多方面。第一在區(qū)域開放次序上,首先選擇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城市設立經濟特區(qū),而后又把閩南廈溪泉三角地區(qū)和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確定為沿海經濟開放區(qū)。開辦了海南經濟特區(qū)。1993年以后,我國又擴大了沿江、沿海和內陸城市的開放。通過漸進式改革,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第二在產業(yè)開放次序上,優(yōu)先開放第一、第二產業(yè)中的加工領域,允許外商投資于賓館、服務設施等少數(shù)第三產業(yè)領域。后又放寬了商業(yè)、外貿、金融、保險、航空、律師、會計等服務領域,過去限制投資的土地開發(fā)、房地產、信息等第三產業(yè)已逐步放開和擴大外商投資。逐步形成了包括第一、二、三產業(yè)在內的各產業(yè)全面對外開放態(tài)勢。第三在市場的保護上,從開放初期的實行高關稅和非關稅手段,到分階段大幅降低關稅總水平,減少非關稅保護手段,逐步放開外貿經營權,實行外貿經營權注冊登記試點等。
二、 激進式過渡道路
激進式過渡道路又稱“休克療法”或是“大爆炸”。1990年波蘭首先采用“休克療法”,1992年前蘇聯(lián)也正式啟動“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本是醫(yī)學術語,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經濟領域。其理論基礎是新自由主義。休克療法是針對嚴重失衡的社會總供求狀況,從控制社會總需求出發(fā),采取嚴厲的行政和經濟手段,在短時間內強制性地大幅度壓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人為的平衡,以此遏制惡性通貨膨脹,恢復經濟秩序。這種政策調控帶有明顯的應急性質。因為社會總供求的平衡,不僅需要控制過旺的社會總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會總供給的有效增長。宏觀經濟運行的實踐證明,前者在短時間內容易實現(xiàn),后者卻需較長時間花大氣力方能見效。由于休克療法的調控重點放在社會總需求上,加之實施措施的力度較大,所以極易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就是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產生奇效的奧秘之所在,也是休克療法原始涵義之精髓。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的最初實施,收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效。該療法實施不到一周,惡性通貨膨脹便得到了強有力的遏制,物價從暴漲趨于穩(wěn)定。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的初戰(zhàn)告捷,為薩克斯贏得了較高的聲譽。玻利維亞發(fā)生的驚人變化,被世人稱為“玻利維亞奇跡”,薩克斯本人也被譽為“國際金融界的金童”,休克療法也由此享譽世界,備受世人矚目。正是由于有了這些范例,前蘇聯(lián)在戈爾巴喬夫時代,開始傾向于休克療法。在蘇聯(lián)解體后,葉利欽進行了徹底的激進式改革。然而,“休克療法”這種激進式的改革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商品生產,引起了生產的大滑坡,導致了俄羅斯經濟的急劇衰退。一是私有化搞亂了經濟,嚴重打擊了生產。二是價格自由化使得物價失控,通貨急劇膨脹,人民生活水平驟降。三是實行外貿自由化后,嚴重妨礙了俄羅斯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四是為“影子經濟”的孕育和發(fā)展提供了溫床。1993年底,生產比危機前水平下降了40%以上。同1990年相比,1991年工業(yè)下降了8%,1992年工業(yè)下降了19%,1993年工業(yè)下降了32%。
三、 為什么選擇了漸進式過渡道路
最根本的決定因素,無疑是中國的國情;最直接的決定因素當然是黨中央的英明決策。
從前面的材料中不難看出,無論是漸進式過渡道路,還是激進式過渡道路都各有利弊。“休克療法”與漸進方式的區(qū)別不在于轉軌的內容和目標,而在于改革的順序和力度。具體而言,在宏觀政策方面,“休克療法”緊縮財政更為嚴厲;在經濟自由化上,“休克療法”主張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實現(xiàn)價格、外貿的自由化和貨幣的自由兌換;在私有化方面,強調迅速實現(xiàn),為此不惜采取無償分配的辦法。休克療法的實施及預期效應的產生,是需要一定的客觀經濟環(huán)境與條件的。不顧客觀條件的制約,強制推行休克療法,只能適得其反,加重經濟危機。因此經濟轉軌戰(zhàn)略的選擇,首先要從本國具體國情出發(fā),不宜盲目照搬別國經驗。休克療法是一個要求在短期內奏效的應急性措施和方法,只適宜肩負特定的經濟任務,比如穩(wěn)定宏觀經濟,休克療法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療效。而要想完成經濟轉軌,靠休克療法是得不償失的。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看成是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軌,因而主張取消公有制,全面私有化;把市場經濟看成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因而放棄宏觀調控,實行價格、外貿、外匯的全面自由化。這是對經濟轉軌的錯誤認識。經濟轉軌并不等于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改變,市場經濟也并非不要宏觀調控。俄羅斯激進式過渡的失敗,根本原因也就在這里,違背客觀經濟規(guī)律的認識和做法必然要受到懲罰。
由此可見,完成經濟轉軌的任務只能走漸進式過渡道路。當然,漸進式過渡道足也存在它的不足。改革的漸進性使舊體制的瓦解和新體制的形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時期,這導致了雙重體制存在的長期化,價格雙軌制、利率雙軌制、收雙軌制和經濟運行規(guī)則的雙軌制的普遍化。漸進式改革使原有的政府機構既是改革的組織者,又是改革的對象,這種雙重身份對改革的順利進行產生了許多不得影響。漸進式改革從易到難,從外圍到核心,從而使作為國民經濟主體和經濟改革中心環(huán)節(jié)的國有企業(yè)產權不清、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高。在漸進式改革中,強調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這就不免使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結果可能引發(fā)社會不安定因素。但這些問題相對于激進式過渡所產生的滅頂之災而言,可以說是幸之又幸。從根本上講,激進式改革帶有極大的風險性,它只能當作權宜之計來用,因為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向其反面,從根本制度上自我否定。而這就成了不可復醒的“休克”,即“死亡”。
四、 實踐證明了中國模式的正確
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創(chuàng)造了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奇跡,證明了漸進式過渡道路的正確性。而這條漸進式過渡道路,也成為了中國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是什么呢?有人做過表述:一是經濟實現(xiàn)了持續(xù)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統(tǒng)計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67%,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二是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從1978年到2006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都有大幅提高,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shù)量從2.5億下降到2148萬,絕對貧困發(fā)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fā)展的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確立。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鎖定了中國的發(fā)展道路。也有人這樣表述:一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二國際地位持續(xù)不斷提高,三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四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五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wěn)健,六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八教育發(fā)展取得長足進步,九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十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十七大報告中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當然,道路我們走對了,但如何走得更好,也是需要我們深入反思的。一是環(huán)境代價過大,資源過度消耗。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快速增長,以及對世界經濟做出的巨大貢獻,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中國資源與環(huán)境的嚴重損壞。二是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分化加劇。從1988年到2002年,無論是農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數(shù),差距都在拉大。有關統(tǒng)計也表明,近30年來,內、外資企業(yè)年產值平均增長超過10%,而除壟斷國企外的勞動者年工資增長率僅為1%-3%。這些情況都說明,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沒有隨著GDP的增長而同比增長。 三是社會道德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讓人憂心的狀況,尤其是信仰危機,其深入影響可能要到很久以后才能顯現(xiàn)。四是國企改革滯后,國有資產流失。漸進式改革受到現(xiàn)存體制的束縛,加大了后期改革的成本,也腐蝕了前期改革的成果,使?jié)u進式改革呈現(xiàn)出后期邊際效應遞減的特征。國有企業(yè)改革由于制度建設滯后、監(jiān)管不到位,國有資產流失較為嚴重。需要反思的問題并不止這些,只要實踐還在繼續(xù),問題就會不斷出現(xiàn),但方向對了,路走對了,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難題,最終都是可以克服的。
正如十七大報告所講:“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fā)展黨歷經艱辛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擴展閱讀
企業(yè)新老接班人如何過渡? 2022.12.09
2000年倪潤峰因年齡與健康原因,將長虹一分為二,交給趙勇和袁邦偉兩人經營。不到8個月,58歲的倪潤峰重新復出,將法定代表人、董事長、CEO、黨委書記、總裁等數(shù)職集于一身,原因是倪潤峰對新任CEO的經
作者:王穎詳情
服裝企業(yè)如何由批發(fā)型向品牌型過渡? 2018.12.13
在中國的服裝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批發(fā)型貿易方式成為了中國在市場開放初期服裝產品快速進入消費市場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國消費市場在物質需求時代最為關鍵的貨品獲取渠道。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消費群體在經濟收
作者:鄭磊詳情
以市場換品牌——聯(lián)想走向世界的中國道 2018.12.12
聯(lián)想做了一件人們期待已久的正確的事情。 12月8日,聯(lián)想宣布收購IBM的PC及筆記本電腦業(yè)務。 縱觀歷史,先有走向世界的大企業(yè),后有走向世界的強國,美英日韓概莫能外。中國既然有種把信息強國的話放出去
作者:姜奇平詳情
談兼向而行的兩種品牌道路 2018.12.12
評廣州日報《品牌本土化更有親和力 國產品牌須持久建設》品牌本土化更有親和力 國產品牌須持久建設 廣州日報 零點遠景投資最新國際品牌親和力調查顯示:在中國土壤上耕耘時間長且本土化程度高的國際品牌最能
作者:郭豐慶詳情
中國企業(yè)文化建設必須走中國化道路 2011.08.17
20世紀70年代末,突然崛起的日本經濟,對美國乃至西歐的經濟巨頭地位構成了挑戰(zhàn),同時也引起了各國經濟學家和企業(yè)家們的思索。尤其是美國企業(yè)家們在一夜之間發(fā)現(xiàn)日本在某些方面已超越自己,在驚訝之余,他們對日
作者:段俊平詳情
家具營銷的互聯(lián)網道路思考 2011.03.09
家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在日常生活中,家具滿足了人們維持正常生活、工作,這是家具的實用性;而在另一方面,家具又具備大眾的藝術感,使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審美快感和引發(fā)豐富聯(lián)想,這是家具的
作者:陳冬冬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姜上泉老師:天海集團 6
- 2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3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5
- 4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5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2
- 6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01
- 7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8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7
- 9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