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三進PC(1)
作者:冀勇慶 262
去年確實也是海爾集團在PC業(yè)務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海爾完成了將近100萬臺電腦的銷量,在國內PC廠商當中排名第四,其中筆記本電腦的銷量更是僅次于聯(lián)想。
對于海爾集團計算機本部本部長高以成來說,好戲才剛開始。6月18日,海爾攜手英特爾、微軟和富士康推出“永不死機”的“博越”商用臺式機,宣布大規(guī)模進入商用市場。這也是高以成正在跨越的第二道坎——此前,海爾已經成功跨過了筆記本電腦的第一道坎。
三進PC
在這之前,海爾集團曾經先后兩次進入PC領域,卻都悲壯地倒了下去。總結起失敗的原因,用海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的話來說:第一次輸在自負上,第二次輸在自卑上。
1998年海爾第一次進入PC行業(yè)的時候,顯得有點過于自信,完全照搬白色家電的思路來運作PC——所有的成品都由海爾自己來生產組裝,結果,PC更新?lián)Q代的速度也是奇慢無比。
有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當2003年海爾第二次進入PC的時候就顯得小心翼翼了。當時,海爾和急于進入PC領域的臺灣制鞋之王寶成集團合資成立了海成(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用來運作海爾電腦。這一次,海爾認為,既然自己并不懂PC,就請業(yè)內知名IT人士來代為進行運作:海成的總經理雷師凱曾經擔任過華碩電腦華南區(qū)總經理,總經理特別助理謝聰岳則在宏干過16年。
但是,當時這些臺灣廠商也并沒有在內地找到運作品牌的正確道路。“我們這一次雖然找對了路,我們把海爾的品牌、服務、渠道與臺灣企業(yè)的研發(fā)、制造結合了起來;但是,其實我們當時并沒有找對人。”高以成認為,臺灣業(yè)者雖然在研發(fā)和制造方面屬于絕對一流,卻缺乏在中國內地廣袤市場上運作品牌的能力。而且,這家合資公司既沒有與市場和決策中心的青島海爾總部相接,又沒有與制造中心位于廣東東莞的寶成制造基地相連,沒有得到雙方股東的支持,做起來當然是舉步維艱了。
所幸的是,這一次海爾很快發(fā)現了問題所在,做PC的決心也更加堅定。張瑞敏已經意識到,隨著3C融合趨勢的進一步演進,海爾集團的家電業(yè)務有進一步被邊緣化的趨勢,他已經把海爾下一步發(fā)展的重心轉移到代表集團未來希望的網絡家電領域。而要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如果沒有在PC上的積累是不可想象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未來PC或者PC的變體最有可能成為網絡家電的控制中心。
而且,做PC也能夠為海爾逐漸老化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海爾如果還是做冰箱、空調,要規(guī)模、要利潤都沒有問題,但是做到30年以后呢?”他們曾經做過調查,雖然海爾品牌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仍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但是對于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海爾已經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品牌了。“現在孩子們接觸的第一個信息產品是電腦,小孩如果不用你的電腦的話,將來怎么會買你的冰箱和空調呢?”
2005年,海爾再次對PC業(yè)務進行調整,將原來的計算機事業(yè)部升級為本部,與冰箱、洗衣機等海爾集團的重頭事業(yè)本部并駕齊驅,而原來負責海爾全國銷售業(yè)務的商流本部本部長高以成改任計算機本部本部長。
同時,海爾另起爐灶,與寶成旗下幾家公司在深圳重新成立了海爾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來運作海爾品牌的計算機業(yè)務。海爾成功地說服了寶成的大老板蔡氏家族,同意將這家新合資公司的名字定為海爾,而不是原來的海成。這次,雙方重新向新公司各自注入20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股權比例也由海成時代的50:50變成了現在的51:49,海爾處于控股地位。這也意味著海爾集團這次真的是在PC業(yè)務上投下大賭注了。
整合資源
海爾也認識到了PC與家電的不同:在家電業(yè),海爾是整個價值鏈的中心,幾乎所有的供應商、客戶都圍著海爾轉;而作為擁有更高技術含量的PC行業(yè),英特爾、微軟等上游廠商到目前為止都是價值鏈的中心,下游的廠商要圍著它們轉。
對于此,海爾上下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去年,張瑞敏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親自給部下們布置了八個研究的課題,其中有兩個是關于PC的:一個是海爾與英特爾的合作到底能夠深到什么程度,另一個就是海爾能夠從微軟手里拿到多少資源。
做過海爾銷售總管的高以成也深知資源整合的重要性,而海爾對PC業(yè)務的重大調整也迎來了上游廠商的重大支持。高以成剛上任的時候,海爾甚至都不是英特爾的OEM合作伙伴。當時,海爾拿著現款去找英特爾買CPU時,英特爾卻說,自己根本就不會直接跟一個三流品牌做生意,而讓海爾去找經銷商。
擴展閱讀
讀懂海爾的非相關多元化 2023.02.07
海爾的相關多元化道路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非常成功的。海爾通過冰箱的專業(yè)化完成了名牌化戰(zhàn)略,然后利用品牌優(yōu)勢和強大的營銷服務網絡,逐步的開始從冰箱做到白色家電,接著從白色家電到黑色家電,最后到米色家電,最終
作者:蘇靜詳情
從商業(yè)模式和運營模式看海爾轉型 2022.10.29
通過案例可以看到,通過建立人單合一的倒三角模式,海爾希望能充分發(fā)揮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員工更多的權力,而非讓遠離前線的人指揮。張瑞敏先生非常敏感地讀到了在互聯(lián)網經濟下,從“大規(guī)模生產”到“大規(guī)
作者:許正詳情
透視社區(qū)店自主經營體——海爾人單合一 2022.10.25
2012年8月14日,京東網上商城發(fā)動大家電價格戰(zhàn),蘇寧、國美相繼參與進來,一時熱鬧非凡。9月5日,發(fā)改委直指電商大戰(zhàn)存在虛構原價、未履行“零毛利”承諾等欺詐行為,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家電行業(yè)的價格
作者:閆敏詳情
海爾:發(fā)揮科技在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中的主 2022.10.24
海爾為適應和促進節(jié)約型社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研發(fā)了中央空調“26℃節(jié)能技術”,該技術不增加任何硬件設備成本,只在工程項目上安裝集中控制系統(tǒng)或群控控制系統(tǒng),操作人員只須提前對空調溫度設定在“26℃”
作者:劉先明詳情
海爾競購美泰 試水“并購國際化” 2018.12.17
2005年4月24日,海爾總裁張瑞敏和聯(lián)想總裁楊元慶在博鰲論壇上有一番爭論。楊元慶說,國際化之初,聯(lián)想也嘗試自我發(fā)展方式,但是,不但沒有把自己的品牌在海外打響,還每年賠進去幾千萬元。并購讓聯(lián)想得到
作者:劉步塵詳情
海爾競爭理念:永遠戰(zhàn)戰(zhàn)兢兢 永遠如履 2018.12.12
我對海爾的關注自1998年始,其時,正值張瑞敏提出市場鏈流程再造。三年以后,《海爾中國造》問世,但對市場鏈的著墨不算太多,因為它是按照一本全景式的企業(yè)傳記來書寫的,更多地是在梳理海爾在中國現行的社
作者: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4
- 3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1
- 5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99
- 6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7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