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

  文件類別:說明標準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3K

  下載次數(shù):128

  所需積分:3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
課程提綱
——通過本課程,您能學到什么?
第一講 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一)
1.佳能模式
2.本田模式
3.英特爾模式
4.微軟模式

第二講 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二)
1.NEC模式
2.IBM模式
3.麥當勞模式

第三講 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三)
1.引言
2.海爾價值觀產生的源泉
3.海爾核心價值觀的層次

第四講 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四)
1.引言
2.聯(lián)想發(fā)展歷史回顧
3.發(fā)展核心能力矩陣

第1講 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一)

【本講重點】
佳能模式
本田模式
英特爾模式
微軟模式

佳能模式
佳能是日本著名的電子企業(yè),其經營模式特點是拓展核心技術專長,發(fā)展核心技術產品。

【案例】
佳能公司成立之初名為日本經濟光學工業(yè)株式會社,主要生產照相機。在半個多世紀中,它由一家生產照相機的企業(yè)發(fā)展為世界知名的現(xiàn)代大型電子集團公司,這都要歸功于其在日本同行企業(yè)中遙遙領先的核心技術能力,佳能公司也因此多次獲得日本通產省的嘉獎。經過幾代佳能人的不懈努力,佳能在光學鏡片、成像技術和微處理控制技術等領域都掌握了核心技術。佳能擁有的這些核心技術為其帶來了雙贏的結果,使其既擁有了高端的科技成果,也實現(xiàn)了營銷利潤的大幅遞增。佳能正是通過拓展核心技術專長最終把相關產品和最終產品扶植起來。

圖1-1 佳能模式核心技術專長同心圓結構
佳能的核心能力呈典型的“輪輻”狀。佳能充分發(fā)揮其在光學鏡片、成像技術和微處理控制技術方面的技術核心技術專長和優(yōu)勢,有效拓展市場,成功地輻射照相機、復印機、激光打印機、成像掃描儀、傳真機、計算機和數(shù)字控制辦公系統(tǒng)等領域,生產出300多類最終產品,建立了具有極高信譽的全球品牌。佳能就是通過核心技術拓展它的核心產品和最終產品,培育了核心競爭力,并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本田模式

本田的核心競爭力是幾代本田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它所堅持的合作、敬業(yè)、創(chuàng)新的核心價值觀是現(xiàn)代企業(yè)精神的綜合體現(xiàn)。

【案例】
本田公司成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最初只是一家家庭小企業(yè)。本田公司發(fā)展起來以后,為了開發(fā)新技術,拓展核心技術專長,于1960年成立了株式會社本田技術研究所,由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本田宗一郎親自出任所長。他們的目的有兩個:一方面通過研究所來開發(fā)新技術,提高新技術研發(fā)能力;另一方面是培養(yǎng)接班人。本田公司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藤澤武夫主管公司人事和銷售,他與本田各負其責,默契配合、團結協(xié)作,最終成就了本田大業(yè)。本田的歷任社長都是研究所培養(yǎng)出來的。1969年,日本政府為了控制空氣污染,提高了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本田技術研究所年輕的工程師久米是志提出用水冷發(fā)動機代替空冷發(fā)動機,可以降低排污量,但社長本田宗一郎堅持認為水冷技術還不成熟,采用空冷發(fā)動機同樣可以達到政府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久米是志沒有因為對方是社長而屈服,為此罷工一個月,并躲入一家修道院。最后本田宗一郎為久米是志持之以恒的鉆研精神所感動,出于對公司發(fā)展的長遠考慮,放棄了自己的觀點,虛心地把久米是志請了回來。后來的事實表明,這一步非常關鍵,水冷技術成為發(fā)展主流,本田公司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久米是志后來成為本田的第三任社長。無論是本田宗一郎還是久米是志,都具有一位出色的企業(yè)家所必備的事業(yè)心和前瞻性眼光。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打造企業(yè)核心競爭力與企業(yè)家的合作精神、敬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密不可分。本田的幾代領導人,為了相同的目標不懈努力,才讓本田有了今天的發(fā)展和成就。本田的核心競爭能力,恰恰就是企業(yè)精神的完美體現(xiàn)。


英特爾模式

美國英特爾公司是世界最大、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半導體制造商,全世界85%的個人電腦上都打著“內裝英特爾”的標志,它生產的電腦硬件在全球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英特爾的成功源于創(chuàng)新不止的精神和嚴格的人才選拔機制。

【案例】
在規(guī)模和技術層面上,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和英特爾媲美。英特爾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xiàn)在微處理器開發(fā)和制造方面,而這種競爭力來自于它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先進的人才觀。
(1)芯片對制造技術要求非常高,生產一個芯片報廢的可能性約有30~40%。英特爾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加工制造上存在的不足,他們通過學習日本,讓自己擁有的先進技術與日本精湛的制造工藝完美結合,生產出品質一流的產品。英特爾保持了自己在技術上的領先優(yōu)勢,并始終走在創(chuàng)新的前列。
(2)英特爾有著嚴格的人才挑選和管理機制。英特爾的技術始終不斷地創(chuàng)新,而保持這種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是靠人才機制。英特爾招收精力充沛、精明強干、富有才華的年輕人,對應聘者進行嚴格的測試。

圖1—2 英特爾公司的人才機制
(3)英特爾的高層領導人如摩爾、格魯夫等,不搞特權,不講待遇,與員工平起平坐,樹立了虛心、謙遜的良好的企業(yè)領導形象。英特爾開發(fā)出了286、386、486、586、奔騰Ⅰ、奔騰Ⅱ、奔騰Ⅲ、奔騰Ⅳ等一代代產品,都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結果。它就像一顆奔騰的心,生生不息、創(chuàng)新不止。
微軟模式

美國的微軟公司家喻戶曉,世界IT產業(yè)的頭號巨人,它和英特爾分別在軟件和硬件領域具備一流的競爭力,兩者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相互推動。微軟的經營模式和英特爾截然不同,它所制定的國際標準是客戶、軟件商、硬件商以及附件商們共同依賴的、最具影響力的行業(yè)標準。

【案例】
IBM公司在和微軟公司的新技術競爭中元氣大傷,損失慘重。蘋果公司、網景公司等富有實力的大公司也都在和微軟的競爭中遭受了重創(chuàng),特別是首先開發(fā)了互聯(lián)網技術的網景公司。當時微軟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實力,但為了爭奪互聯(lián)網這個至高點,網景公司仍然和微軟在行業(yè)標準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爭。但微軟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它不是建立新的標準,而是在后面篡改網景的標準,致使網景狼狽不堪,不得不放棄軟件和網絡,最后被美國在線收購。這個案例表明,在當代企業(yè)競爭中,難度最大的是行業(yè)標準競爭,并且競爭越來越殘酷。實力的簡單對比并不能決定最終的成敗。決策一定要慎重、周密,在對自身實力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定位后,再來考慮是否參與角逐和競爭。步步為營、謀略得當,才不至于被競爭浪潮吞沒。

【自檢】
試做以下連線題,看看你是否了解以下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1.佳能模式 A.創(chuàng)新思維、廣納才俊
2.本田模式 B.合理運用市場規(guī)則,發(fā)揮實力優(yōu)勢,以智取勝
3.英特爾模式 C.拓展核心技術專長、發(fā)展核心技術產品
4.微軟模式 D.合作、敬業(yè)、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精神價值觀
見參考答案1-1

整合后的核心競爭力

佳能、本田屬于傳統(tǒng)產業(yè),英特爾、微軟屬于高新技術產業(yè),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技術實力雄厚,在某一領域都具備一流競爭力,并以此為依托,拓展核心技術專長,研發(fā)新產品,占領新市場。追求卓越、孜孜不倦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它們成功建立全球品牌的關鍵,也是其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把佳能、本田、英特爾及微軟的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模式進行整合,并把它描述成一棵成長的樹苗。

圖1—3 整合后的核心競爭力樹形結構圖
◆“以人為本”的理念和選賢舉能的用人機制是企業(yè)的根本(樹根),根基穩(wěn)固才能談及成長與發(fā)展;
◆以核心技術專長為依托的核心產品可看作是樹干,是企業(yè)(枝體)發(fā)展的實體;
◆茂盛的樹枝就如同以核心技術專長輻射出來的品種繁多的最終產品;
◆合作、敬業(yè)、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精神就是“光合作用”,是企業(yè)(樹苗)健康成長的外部因素,起著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

【本講小結】
本講主要講述了佳能模式、本田模式、英特爾模式和微軟模式。
◆佳能模式的特點是拓展核心技術專長,發(fā)展核心技術產品;
◆本田模式的特點是堅持合作、敬業(yè)、創(chuàng)新的核心價值觀;
◆英特爾模式的成功源于創(chuàng)新不止的精神和嚴格的人才選拔機制;
◆微軟模式是制定同行業(yè)中共同依賴的、最具影響力的行業(yè)標準。

【心得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成功模式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