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業(yè)研究報告

  文件類別:報告論文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14K

  下載次數(shù):67

  所需積分:4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中國保險業(yè)研究報告
中國保險業(yè)研究報告 2003-04-29資料來源:全景網絡 一、行業(yè)發(fā)展狀況 1.保險行業(yè)的特點 保險業(yè)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yè)。保險是專門以風險為經營對象、為人們提供風險保障 的一種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種風險轉移的機制,同時具備儲蓄功能。與一般的企業(yè)相 比,保險業(yè)具有投資需求大、經營周期長、利潤率穩(wěn)定的特點,是典型的以創(chuàng)新來推動 增長的金融產業(yè)。其中產險業(yè)具有高度周期性[1]。 2.社會保險和商業(yè)保險 保險按其目的可分為社會保險和商業(yè)保險。社會保險指由國家通過立法對公民強制征 收保費,形成保險基金,以對投保人提供保障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它具有強制性,并 不以盈利為目的。運行中若出現(xiàn)赤字,國家財政將給予支持;商業(yè)保險是按商業(yè)原則經 營,以盈利為目的的保險形式。保險企業(yè)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截至2002年 底,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總資產達到1241.9億元,商業(yè)保險公司總資產達6494.1億元。 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商業(yè)保險。 3.中國保險業(yè)發(fā)展狀況 中國保險業(yè)尚處于成長初期,發(fā)展速度較快。全國保費收入由1980年的4.6億元增加 到2002年的3053.14元,年均增長速度34.4%,遠遠高于同期GDP增長速度?,F(xiàn)保費收入世 界排名在15-20位之間。 從世界各國保險業(yè)的發(fā)展經歷看,壽險業(yè)的發(fā)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壽險業(yè)。我國保險業(yè) 的發(fā)展也經歷了相同的變化:從1992至2002十年間,壽險保費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到42.8%,而產險保費收入的增長僅為18.1%;1980年保險業(yè)全面恢復時,壽險保費收入 幾乎為零,1992年,壽險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例達到30.4%,1997年,壽險保費收 入開始超過產險,2002年,壽險保費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例達到74.5%,而且這一趨勢 還將繼續(xù)下去。 伴隨著保費收入以大大高于國民收入和人口數(shù)量增長的速度增加,我國的保險深度( 保費收入/GDP)和保險密度(保費收入/人口總數(shù))這兩個保險市場成熟度指標不斷增長 。截至2002年底,中國保險深度達到3%,保險密度為237.6元,較之世界發(fā)達國家保險深 度平均8%- 10%、保險密度人均數(shù)千元美元的水平,我國保險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但同時也展現(xiàn)了我 國保險業(yè)的廣闊發(fā)展空間。 二、行業(yè)競爭格局 截至2002年底,保險公司數(shù)量發(fā)展到54家,總資產達6494.1元,保險營銷員超過100 萬人。初步形成以國有商業(yè)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并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格 局。 1979年我國保險業(yè)務恢復后,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完全壟斷市常1988年平安保險公司的 成立打破了這一格局。同年,交通銀行成立保險部(太平洋保險公司前身)。這兩家股 份制保險公司成立后,迅速把業(yè)務拓展到全國范圍,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展開了競爭。 從90年代開始,股份制的新華、泰康、華泰及外資友邦、東京上海、皇家太陽聯(lián)合等保 險公司先后成立,市場競爭主體多元化的態(tài)勢開始形成。截至2002年底,保險公司數(shù)量 發(fā)展到54家,其中國有獨資保險公司5家,股份制保險公司15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20家 ,外資保險公司14家。另外,還有1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12家外資保險公司在內地的14個城 市設立了199個代表處,等待進入中國保險市常 1996年,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保集團),下設財產保險,人 壽保險,再保險三個專業(yè)子公司, 實行分業(yè)經營。1998年底,中保集團被撤銷,三個子公司成為獨立法人,其中中保財產 保險有限公司繼承人保品牌, 更名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保人壽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由于歷史原因,原中保集團仍然保持著市場主導地位。2001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保 費收入占產險總保費收入的75%;中國人壽占壽險總保費收入的57%。它們和平安、太平 洋[2]兩家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之和在產險和壽險市場上分別占到96%和95%。 三、目前市場主要險種 壽險 在中國保險業(yè)發(fā)展歷程中,人壽保險業(yè)雖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很快,占整個保險市場份 額的比例也不斷增加,保費收入已由1982年的159萬元增至2002年的2274.84億元,占保 費總收入的74.5%,壽險已超過產險成為保險市場的主要業(yè)務。從產品種類看,保險產品 不斷趨于多樣化,已由80年代的幾十種增加到2002年的數(shù)百種。 2000年以前,我國壽險市場上以傳統(tǒng)儲蓄型產品(非分紅險、意外傷害險、健康險以 及補充醫(yī)療險)為主。由于銀行連續(xù)降息對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0 00年后,壽險市場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投資連結保險、分紅產品以及萬能險等收益直接與 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掛鉤、客戶與保險人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新產品相繼上市,并以很 快的速度增長。2000年,新產品的保費收入僅占壽險總保費收入的3.11%,到2001年底, 新產品比例達到29.39%,其中分紅險比例從0.88%上升至19.07%。   表1 壽險主要險種保費收入比例變化  單位:%   項目 2001年 2000年  傳統(tǒng)產品 非分紅 61.2 83.21       意外傷害險 5.18 8.06     健康險 4.22 5.62     補充醫(yī)療險 0.01 - 新產品 分紅險 19.07 0.88     投連產品 7.49 1.69     萬能  2.83 0.54 其中,傳統(tǒng)非分紅產品:高保證;收益固定,與保險公司投資績效無關;保險公司承 擔全部投資風險。 傳統(tǒng)分紅產品:低保證;與保險公司經營利潤有關,和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間接掛鉤; 保險公司與客戶分擔投資風險。非傳統(tǒng)產品:低或無保證;收益直接與保險公司的投資 績效掛鉤;客戶承擔投資風險。 產險 我國產險險種的創(chuàng)新比壽險慢,險種單一,不靈活。主要險種包括財產保險、責任保 險、信用保證保險和農業(yè)保險,其中財產保險的保費收入約占到95%。財產保險中又以機 動車輛保險和企業(yè)財產保險為主。 四、行業(yè)經營狀況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通過對幾家主要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償付能力和資本充足水平 來考察我國保險公司的基本經營狀況。 盈利能力 我們以投資收益率(利潤總額/總資產)作為衡量保險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   表3 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2001年)  單位:% 公司 利潤總額/總資產 公司 利潤總額/總資產 中國人保 2.9*   中國人壽 0.3 平安保險 2.4   太平洋人壽 -10.8 太平洋財產 11.2   新華人壽 0.3 華泰財產 2.3    泰康人壽 -1.1 永安財產 0.02   大眾保險 4.5 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損益表無“利潤總額”一項,而以其“本年盈利”代替。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資產收益率的比較中,90年代中期成立的股份制保險公司并不比 國有保險公司表現(xiàn)得更好;而產險公司的情況普遍好于壽險公司。 產險公司的主要收益來源是“費差益”,而壽險公司收益的主要來源是“利差益”和“死 差益”,壽險公司的資產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銀行利率和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近 年來我國利率不斷下調給壽險公司的盈利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承擔歷史高利率的保費收 入其資金成本一方面無法由銀行存款利息得到彌補,另一方面由于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受 到限制,而不能找到收益較好的其它投資工具。從2000年到2002年,我國保險公司的平 均投資收益分別為3.59%、4.3%和3.14%。 目前,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主要是購買中央企業(yè)債券、參與銀行同業(yè)拆借市場的國債 回購、投資證券投資基金和辦理大額協(xié)議存款等。除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外,其他幾個 渠道收益彈性均較校2002年中,保險資金間接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的資金量達312.46億 元,但由于股市收益下降,不足3成基金盈利,49只封閉式基金凈虧損達35.15億元,平 均每個基金單位虧損約為0.045元,其中的保險資金收益也就可想而知。 償付能力 考察保險公司經營情況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是償付能力,它直接關系到公司持續(xù)經營能 力的高低,中國保監(jiān)會一直把償付能力監(jiān)管作為保險監(jiān)管工作的重點,《保險公司管理規(guī) 定》要求,保險公司應具有與其業(yè)務規(guī)模相適應的最低償付能力[3]。 由于會計資料可得性的限制,我們無法計算出主要保險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和法定最 低償付能力,但可以通過對它們自有資本的充足水平(凈資產/總資產)來估計公司的償 付能力。根據(jù)主要保險公司公布的2001年財務報表,國有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壽險公 司的自有資本水平較低,如中國人壽的凈資產/總資產僅為3.1%,太平洋人壽由于2001年 虧損31億元,抵去10億元的實收資本后,所有者權益為負21億;而90年代中期成立的股 份制保險公司自有資本充足水平較高。   表4 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2001年) 公司 凈資產/總資產 公司 凈資產/總資產 中國人保 17.9%  中國人壽 3.1% 平安保險  6.8%  太平洋人壽 -7.3% 太平洋財產 24.5%  新華人壽 23.7% 華泰財產 28.6%  泰康人壽 27.5% 永安財產 39.3%  大眾保險 62.0% 資本充足率 另外,損失準備/資產凈值與實收保費/資產凈值也是衡量保險公司資本充足率的重要 指標。其中,損失準備/資產凈值是衡量總體資本充足率的最佳指標;實收保費/資產凈 值是新業(yè)務占資本比率的衡量指標。如果這一比率超過2,公司就被認為在新業(yè)務的拓展 中缺少相應的資本。(Berka & Shepard 1997)   表5 各保險公司的資本充足率狀況 公司  損失準備  實收保費  公司   損失準備  實收保費    /資產凈值  /資產凈值     /資產凈值  /資產凈值  中國人保 3.1 5.4   中國人壽 28.0   11.9  平安保險 13.1 7.2  太平洋人壽 -14.1   -6.8 太平洋財產 2.5 4.6   新華人壽 2.7    1.6 華泰財產 0.4 0.4    泰康人壽 1.7    1.1 永安財產 0.2 0.005  大眾保險 0.4    0.8     對這兩個指標的計算也表明了同樣的結果,即國有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壽險公司 的資本充足水平較低,而90年代中期成立的股份制保險公司資本充足水平高。 對這兩個指標的計算也表明了同樣的結果,即國有保險公司,特別是國有壽險公司的 資本充足水平較低,而90年代中期成立的股份制保險公司資本充足水平高。 參考資料: 《中國統(tǒng)計年鑒》 《中國金融年鑒》 Vaughan, E. J. 1995, Essentials of Insurance: 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erka, Jack and Shepard, Lee 1997, Financial Valuation: Business and Business Interests, Gorham & Lamont, Boston, MA. [1] 根據(jù)周期階段的不同,保險市場被相應描繪為“硬的”和“軟的”:在保險人能夠獲得承保 利潤的時期,市場被稱為是“軟的”,保險人通過降低價格來增加市場份額,降價的含義 不僅僅是絕對費率水平的降低,而且包含承保標準的放寬,繼而虧損產生,保險人于是 開始提高價格并嚴格承保標準。(Vaughan & Vaughan, 1995) [2] 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于2000年實施分業(yè)經營機構體制改革,于2001年新組建中國太平洋 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國內控股設立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 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3] 實際償付能力=會計制度末的實際資產價值-實際負債 最低償付能力=短期人身保險業(yè)務最低償付能力+長期人身保險業(yè)務最低償付能力 中國保險業(yè)的市場結構現(xiàn)狀分析及發(fā)展趨勢 2003-04-21資料來源:《經濟評論》2002年第2期 摘要:本文對我國保險業(yè)市場結構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目前中國保險業(yè)市場結構屬 寡頭壟斷型,市場集中度極高,但高集中度與理論界的共謀假說和有效結構假說不相符 。文章最后闡述了中國保險業(yè)市場結構的發(fā)展趨勢及促進我國保險業(yè)發(fā)展的若干對策建 議。 一、中國保險業(yè)市場結構的實證分析 市場結構,在產業(yè)組織理論中,是指企業(yè)市場關系的特征和形式,其實質反映了市場 競爭壟斷關系。羅賓遜 (J.Robinson)將市場結構分為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四種類型。這 種分類已成為經濟學理論的經典。據(jù)此,保險業(yè)市場結構也可分為這四類。 我國保險業(yè)與其他國家保險業(yè)一樣,包括直接保險業(yè)、保險中介業(yè)和再保險業(yè)三部分 。前者是基礎和主體,后兩者是促進前者順利和穩(wěn)健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和補充。然而,迄 今為止,我國保險中介業(yè)和再保險業(yè)市場體系發(fā)育水平很低,中介業(yè)中主要以代理人為 主,經紀人和公估人規(guī)模極小,再保險業(yè)則只有中國再保險公司一根獨苗。因此,本文 以直接保險業(yè)為主展開分析。至2000年底,我國直接保險業(yè)市場共有3l家保險公司,其 中內資12家(見表1),外商...
中國保險業(yè)研究報告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人才招聘 免責聲明 常見問題 廣告服務 聯(lián)系方式 隱私保護 積分規(guī)則 關于我們 登陸幫助 友情鏈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