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與法治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市場與法治
中歐MBA高層論壇大師講義 《市 場 與 法 治》 錢穎一先生 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 非常高興有機會到中歐來,和大家探討一個關于市場與法治的問題。人類20世紀的實踐 已經證明了計劃經濟因其效率低下,是一個非常不好的體制,但改革開放從1978年到90 年代初曾有過很多關于市場經濟好壞的爭論。人們一般認為市場經濟就是好經濟,計劃 經濟是一個壞經濟。我們國家自1992年十四大確定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以后,也 發(fā)現市場經濟有好壞之分,我們就開始提出好的市場經濟和壞的市場經濟的概念。事實 上如果比較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我們會發(fā)現壞的市場經濟占多數,好的市場經濟只是少 數。但這些少數的國家在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也找到了一些好的方法,就是今天我們要 講的。 也就是說,我們確定了搞市場經濟,卻并不能保障我們的經濟一定是好經濟。因為現在 的主要矛盾有了變化,我們需要重新學習更新的東西。怎么學習?就是我們要參考世界 上各個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比較不同的市場,從其他市場經濟的業(yè)績中汲取有用的 東西。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說地理是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離赤道很近的話 ,經濟發(fā)展就很糟糕,因為離赤道很近的話,首先人活得時間比較短,細菌也會增多, 這樣飼養(yǎng)的牲畜都活不長,人吃的東西都長不大。如果靠海岸的話,運輸成本就很低; 如果是一個內陸國家運輸成本就很高,也不利于發(fā)展。人們做研究的時候發(fā)現地理緯度 也很重要,但是這些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那人能改變的東西是什么?經濟學家認為是 一些資源配置、人力資本積累等等。這些是哪兒來的?我認為是從制度來的。我們知道 國內制度經濟學非?;馃?,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制度經濟學家,以至于現在我去北京就講 制度經濟學。實際上制度背后是什么?關鍵是法治。 我們現在有100多個國家在一百多年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因為我們的市場經濟,如果從92年開始也就是十年,我們只能說我們只是建立了一個 初步的框架,所以現在提出的是要健全框架。 我認為體制與法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過去我們講民主與法治,現在我講的是市場 與法治。我們知道法治有很多,跟民主、政治都有關系,但在過去很少意識到法治和市 場,也就是法治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經濟學家發(fā)現經濟是和法律制度的建設、合同的執(zhí) 行以及司法體制是直接相關的。作為經濟學家,我們更關心的是發(fā)展,現在十六大也提 出要首先發(fā)展小康社會,所以我們更關心它直接的制度原因,這就是為什么要把市場和 法治聯系起來。國內經濟學界在過去二十年內,對法律的研究,以及法治對經濟發(fā)展的 作用非常關注,有兩個體現:一是理論上有很多分析工具,過去經濟學家研究資產定價 、資源配置價格問題,現在研究激勵問題、政府行為問題。另外他們也在全世界范圍內 收集了很多經驗數據。 先從制度層面上來講傳統(tǒng)市場經濟。 傳統(tǒng)市場經濟有兩個特點:一個就是它合同的執(zhí)行是靠自己的聲望和關系,不是靠第三 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農民種地,他的東西都在一個村子里賣,個時候就靠個人的聲 望來執(zhí)行。第二個特點是相對于這個經濟產權而言,政府不受制度的約束。在過去封建 社會中,皇帝或是皇室不受制度的約束,他們受到的只是技術條件的約束。比如說以前 的生產力比較低,所以收稅只能收到一定程度,過高的話農民就活不下去了。 現代市場經濟從制度上來講是不太一樣的,也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還 有人格化的交易,在生意上人的關系也很重要,但是非人格化的交易很重要,很難說哪 個占的比重更大一點。我跟這個人不認識,但我們可以簽定合同;你投資買股票根本, 但你不知道這個錢會拿去干什么;你買產品也不知道生產的廠家是誰,所以非人格化的 交易非常重要。但我們不能說現代市場經濟就全部都是非人格化,即使是在法治的國家 里,人和人的之間的聲望關系仍然很重要。第二,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治與經濟保持一 個適當的距離,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經濟和政治是完全分離的,在美國就有一句話:美 國政府做的事是商業(yè)的(The business of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s business)。但是雖然不可分割,但是兩者互相影響的程度和性質是不一樣的。像我們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和經濟之間是一體的,完完全全一體,政府直接管理經濟;但 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兩者就保持一個距離,這個學問就很大了。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政 府轉變職能的意識,認為政府應該側重公共服務,并確定了政府的四大職能。我們剛開 始搞市場經濟時,有一些人比較天真,認為既然是市場經濟,我就放任自由,市場可以 自然維持。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市場是可以自然維持的,它一定要靠制度保障,一定 要有政府在里面起作用,所以說政治和經濟絕不可能完全分開。 我們簡單看一下制度的起源。全世界都一致認為,現代市場經濟這一套東西,包括合同 等等都起源于英國,但其中英國也是在幾百年中慢慢演變出來的,不是一下子就全有的 。如果從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開始算,到1688年英國初步確立法治的基本框架,其中也 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這五百年中,我們大致可以說,法治的推動力就是經濟,經濟發(fā)展 決定上層建筑是非常正確的。歐洲大陸的法治建設不像英國那么平穩(wěn),歐洲是非常平滑 ,非暴力、非革命性的。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通常認為法治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約束政府行為。這個特別重要, 因為約束政府行為就是要保證政治和經濟之間有一個距離。我們過去老是說依法治國, 憲法也說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吳敬璉老師認為后面一句話,即“法治” 比較好,依法治國,稍微念的不對就變成“以法治國”了。英文里有兩個詞“rule by law”和“rule of law”,一字之差,意思就不一樣了。我在管理這個國家的時候我頒布法律約束其他人, 不約束自己,把法律作為一種手段治理國家就是“rule by law”?!皉ule of law”指的是這個法給所有人使,可以是政府部門,可以是企業(yè),也可以是個人。所以這 個是“法治”與“以法治國”之間根本的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承諾是有一個可信度的,比如說你承諾我們現在對個體戶不收費, 但承諾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承諾是不是有可信度。中國老百姓說什么都不 怕,就怕政策變,意思就是政府的承諾不可信。下一個問題就是說承諾怎么才能變得可 信?為了可信政府必須有一些制度安排,來證明我的守信。我和另外一個人之間的買與 賣沒有任何契約,但是我們因為經常打交道所以彼此信任。但對于政府來說,就要通過 體制或制度上的體現使這個承諾變得可信。人們同時發(fā)現,如果一方把自己的權利限制 住了,反而會使自己的利益上升,原因就是說對方知道你做了一個承諾,不能更改這個 ,反而更加相信你,所以投資更多,更努力,作為政府實際上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歷 史學家研究發(fā)現,英國工人革命以后政府權利發(fā)生變化,結果導致投資者更愿意投資。 中國電信11月1號開始,突然把所有的國際話務提價,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加現金流,以 加速上市過程。但事實上市場不這樣看,市場認為你今天能這么漲將來肯定也會降,所 以誠信價值非常有用。換句話說,政府和經濟的適當距離,不是一個簡單的權利問題, 而是一個效率提高的問題。 法治第二個作用是約束經濟人。政府需要支持和增進市場,但政府支持和增進市場的內 容和程度是不一樣的。大概有三類,一類就是沒有爭議,認為是必須做的。比如履行合 同、執(zhí)行司法等,這樣的事情會提供必要的公布,所有經濟學家都認為這些是最基礎的 。第二類就是有較少爭議。第三個很有爭議的,比如說像產業(yè)政策,比如銀行是不是應 該國有這樣的問題。經濟學家多數是不贊成的,當然有一些也是贊成的。 為什么要經濟約束?很簡單,人都是自立的。投資的時候只要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都會產生問題。先交了錢另一方就可能不愿意交貨;先交了貨另一方就會拖著不交錢。 市場秩序到底要不要政府的規(guī)制呢?這不能單看我們是什么市場,還要看是在什么技術 條件下的市場。因為同樣一個市場在不同的技術條件下是不一樣的,現在的技術和在三 十年前的技術是完全不一樣的。 只有行為受到約束的政府才能增進市場的有效運作。如果政府的行為完全無限,他做任 何事情大家都可以認為不可信,出臺一個政策,我不信,你能出臺也能收回去,你今天 說了明天就要改。要讓人家相信就必須自己證明要改是很困難的,比如說要通過什么樣 的程序,或者說把自己的權利做一些限定。但是從國際的經驗和整個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來 看,就是賦予政府以權利,剛才我們說要約束經濟人一定要賦予政府權利,這是毫無疑 問的。另一方面又不要賦予他太大的權利,那樣他說的任何話和任何政策就都不可信了 ,要協(xié)調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公式讓你照抄。 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什么是好的市場經濟,什么是壞的市場經濟。 我們發(fā)現壞的市場經濟盡管可以有很多種原因,有的確實是因為地理的原因,但是你把 這些問題都控制住就發(fā)現了壞的市場經濟通常都是由于政府和經濟人的關系定位的而引 起的。在關系定位中有兩類問題,一類是政府的群體和行為未受到法律約束,這是法治 第一個作用沒有起好。像我們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的法治不健全,亂收費等等, 今天收這么多,明天又改了。人們通常不在乎你說的一個數有多高,不管多高,你說定 了,只要不變我投資上就可以安排,他怕就怕今天收20%,明天突然變成80%,他怕這 個。很多發(fā)展中國家還存在這個問題。這跟市盈率的高低不是一回事,他要的就是一個 可信,不變。第二,政府沒有能夠履行約束經濟人的職責,社會治安不穩(wěn)定、合同不履 行、監(jiān)管規(guī)制問題不好,這全都是政府未能履行好約束經濟人。這兩類問題基本上可以 概括掉很多市場經濟中的問題。 通常講到法律時,要區(qū)分兩類問題,一個是立法問題,一個是司法問題。從立法角度講 ,世界上有四種法律體系,英美法系、德國法系、北歐法系和法國法系。英國及英國以 前的殖民地都屬于英美法系,屬于案例法系;德國法系、法國法系和北歐都是成文的法 系,不是根據案例。案例法系的特點即法官的判例就是法律。中國的法系原來是受蘇聯 的影響。公司法、證券法是不一樣的來源。這四種法學在法律上歸類很不一樣,英美法 系對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比較。我舉例子,美國北美是英美法系,南美都是西班牙的殖 民地,西班牙的法律是法國過來的,所以說是法國法系。香港和澳門都在廣東,香港是 英美法系,澳門是葡萄牙的,葡萄牙就是法國的,都是說廣東話的地方,但執(zhí)行的法系 卻不同。法律不同,對經濟的發(fā)展作用就不同。英美法系由于是法官判例,通常對經濟 發(fā)展的問題比較關注,注重產權保護等等。但是德國、歐美完全是從國家利益出發(fā),不 會特別注重考慮經濟發(fā)展的方向。 但是還有很多人說,立法問題實際上沒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執(zhí)法和司法,因為法律 這個東西可以想,包括憲法。三權合立在美國工作很好,到了南美就不工作了,所以說 立法問題只是其中一部分。我覺得中國在過去十年中立法可能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立 法原則上可以從網上下載,能抄,但是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在法律移植過來后,都要跟 本國的情況相結合,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本國的風俗習慣,和具體的東西相結合 。但執(zhí)法就難了,因為法官的進口很有限,也很難。比如我們過去做合資企業(yè)的時候有 一個例子。就是外面的公司知道我們的法律不太健全,那簽協(xié)議的時候可以加一條,如 果出現爭議的時候我可以參照外面的法律。聽上去挺好,關鍵的是你外面的法律在這里 并沒有執(zhí)法權。所以照抄是沒有可能的。 下面講三個問題,講一下中國的事情,再講國際上的經驗教訓。 第一, 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問題。 事實上,這并不是中國特殊的情況,任何一個大國都有一個特殊的中央地方的關系。印 度、美國、俄國都有這個問題。中央和地方行政權利包括司法權利的分配在理論上是有 一個理想的格局,中央做中央的事,地方做地方的事。但實際執(zhí)行非常困難。 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只能靠地方政府,不能指望地方政府可以自覺地不去保護,中央轉發(fā) 個文件說不要保護自己,地方就不保護了?這是不可能的,既然給地方利益讓他們去發(fā) 展自己,一定會有地方保護主義,除非利用其他的方式。比如上海為了防止湖北的汽車 進來,就把他的汽車排氣量正好規(guī)定在富康上面一點點。自己的利益一定是這樣,沒有 什么對不對,從上海的利益來講就是對的。但是從中央的角度來說,從整個國家的利益 來說就不對。但是不是說沒有辦法確保統(tǒng)一大市場?美國是一個司法聯邦制國家,州有...
市場與法治
中歐MBA高層論壇大師講義 《市 場 與 法 治》 錢穎一先生 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 非常高興有機會到中歐來,和大家探討一個關于市場與法治的問題。人類20世紀的實踐 已經證明了計劃經濟因其效率低下,是一個非常不好的體制,但改革開放從1978年到90 年代初曾有過很多關于市場經濟好壞的爭論。人們一般認為市場經濟就是好經濟,計劃 經濟是一個壞經濟。我們國家自1992年十四大確定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以后,也 發(fā)現市場經濟有好壞之分,我們就開始提出好的市場經濟和壞的市場經濟的概念。事實 上如果比較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我們會發(fā)現壞的市場經濟占多數,好的市場經濟只是少 數。但這些少數的國家在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也找到了一些好的方法,就是今天我們要 講的。 也就是說,我們確定了搞市場經濟,卻并不能保障我們的經濟一定是好經濟。因為現在 的主要矛盾有了變化,我們需要重新學習更新的東西。怎么學習?就是我們要參考世界 上各個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比較不同的市場,從其他市場經濟的業(yè)績中汲取有用的 東西。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說地理是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離赤道很近的話 ,經濟發(fā)展就很糟糕,因為離赤道很近的話,首先人活得時間比較短,細菌也會增多, 這樣飼養(yǎng)的牲畜都活不長,人吃的東西都長不大。如果靠海岸的話,運輸成本就很低; 如果是一個內陸國家運輸成本就很高,也不利于發(fā)展。人們做研究的時候發(fā)現地理緯度 也很重要,但是這些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那人能改變的東西是什么?經濟學家認為是 一些資源配置、人力資本積累等等。這些是哪兒來的?我認為是從制度來的。我們知道 國內制度經濟學非?;馃?,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制度經濟學家,以至于現在我去北京就講 制度經濟學。實際上制度背后是什么?關鍵是法治。 我們現在有100多個國家在一百多年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因為我們的市場經濟,如果從92年開始也就是十年,我們只能說我們只是建立了一個 初步的框架,所以現在提出的是要健全框架。 我認為體制與法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過去我們講民主與法治,現在我講的是市場 與法治。我們知道法治有很多,跟民主、政治都有關系,但在過去很少意識到法治和市 場,也就是法治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經濟學家發(fā)現經濟是和法律制度的建設、合同的執(zhí) 行以及司法體制是直接相關的。作為經濟學家,我們更關心的是發(fā)展,現在十六大也提 出要首先發(fā)展小康社會,所以我們更關心它直接的制度原因,這就是為什么要把市場和 法治聯系起來。國內經濟學界在過去二十年內,對法律的研究,以及法治對經濟發(fā)展的 作用非常關注,有兩個體現:一是理論上有很多分析工具,過去經濟學家研究資產定價 、資源配置價格問題,現在研究激勵問題、政府行為問題。另外他們也在全世界范圍內 收集了很多經驗數據。 先從制度層面上來講傳統(tǒng)市場經濟。 傳統(tǒng)市場經濟有兩個特點:一個就是它合同的執(zhí)行是靠自己的聲望和關系,不是靠第三 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農民種地,他的東西都在一個村子里賣,個時候就靠個人的聲 望來執(zhí)行。第二個特點是相對于這個經濟產權而言,政府不受制度的約束。在過去封建 社會中,皇帝或是皇室不受制度的約束,他們受到的只是技術條件的約束。比如說以前 的生產力比較低,所以收稅只能收到一定程度,過高的話農民就活不下去了。 現代市場經濟從制度上來講是不太一樣的,也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還 有人格化的交易,在生意上人的關系也很重要,但是非人格化的交易很重要,很難說哪 個占的比重更大一點。我跟這個人不認識,但我們可以簽定合同;你投資買股票根本, 但你不知道這個錢會拿去干什么;你買產品也不知道生產的廠家是誰,所以非人格化的 交易非常重要。但我們不能說現代市場經濟就全部都是非人格化,即使是在法治的國家 里,人和人的之間的聲望關系仍然很重要。第二,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治與經濟保持一 個適當的距離,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經濟和政治是完全分離的,在美國就有一句話:美 國政府做的事是商業(yè)的(The business of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s business)。但是雖然不可分割,但是兩者互相影響的程度和性質是不一樣的。像我們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和經濟之間是一體的,完完全全一體,政府直接管理經濟;但 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兩者就保持一個距離,這個學問就很大了。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政 府轉變職能的意識,認為政府應該側重公共服務,并確定了政府的四大職能。我們剛開 始搞市場經濟時,有一些人比較天真,認為既然是市場經濟,我就放任自由,市場可以 自然維持。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市場是可以自然維持的,它一定要靠制度保障,一定 要有政府在里面起作用,所以說政治和經濟絕不可能完全分開。 我們簡單看一下制度的起源。全世界都一致認為,現代市場經濟這一套東西,包括合同 等等都起源于英國,但其中英國也是在幾百年中慢慢演變出來的,不是一下子就全有的 。如果從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開始算,到1688年英國初步確立法治的基本框架,其中也 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這五百年中,我們大致可以說,法治的推動力就是經濟,經濟發(fā)展 決定上層建筑是非常正確的。歐洲大陸的法治建設不像英國那么平穩(wěn),歐洲是非常平滑 ,非暴力、非革命性的。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通常認為法治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約束政府行為。這個特別重要, 因為約束政府行為就是要保證政治和經濟之間有一個距離。我們過去老是說依法治國, 憲法也說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吳敬璉老師認為后面一句話,即“法治” 比較好,依法治國,稍微念的不對就變成“以法治國”了。英文里有兩個詞“rule by law”和“rule of law”,一字之差,意思就不一樣了。我在管理這個國家的時候我頒布法律約束其他人, 不約束自己,把法律作為一種手段治理國家就是“rule by law”?!皉ule of law”指的是這個法給所有人使,可以是政府部門,可以是企業(yè),也可以是個人。所以這 個是“法治”與“以法治國”之間根本的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承諾是有一個可信度的,比如說你承諾我們現在對個體戶不收費, 但承諾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承諾是不是有可信度。中國老百姓說什么都不 怕,就怕政策變,意思就是政府的承諾不可信。下一個問題就是說承諾怎么才能變得可 信?為了可信政府必須有一些制度安排,來證明我的守信。我和另外一個人之間的買與 賣沒有任何契約,但是我們因為經常打交道所以彼此信任。但對于政府來說,就要通過 體制或制度上的體現使這個承諾變得可信。人們同時發(fā)現,如果一方把自己的權利限制 住了,反而會使自己的利益上升,原因就是說對方知道你做了一個承諾,不能更改這個 ,反而更加相信你,所以投資更多,更努力,作為政府實際上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歷 史學家研究發(fā)現,英國工人革命以后政府權利發(fā)生變化,結果導致投資者更愿意投資。 中國電信11月1號開始,突然把所有的國際話務提價,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加現金流,以 加速上市過程。但事實上市場不這樣看,市場認為你今天能這么漲將來肯定也會降,所 以誠信價值非常有用。換句話說,政府和經濟的適當距離,不是一個簡單的權利問題, 而是一個效率提高的問題。 法治第二個作用是約束經濟人。政府需要支持和增進市場,但政府支持和增進市場的內 容和程度是不一樣的。大概有三類,一類就是沒有爭議,認為是必須做的。比如履行合 同、執(zhí)行司法等,這樣的事情會提供必要的公布,所有經濟學家都認為這些是最基礎的 。第二類就是有較少爭議。第三個很有爭議的,比如說像產業(yè)政策,比如銀行是不是應 該國有這樣的問題。經濟學家多數是不贊成的,當然有一些也是贊成的。 為什么要經濟約束?很簡單,人都是自立的。投資的時候只要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都會產生問題。先交了錢另一方就可能不愿意交貨;先交了貨另一方就會拖著不交錢。 市場秩序到底要不要政府的規(guī)制呢?這不能單看我們是什么市場,還要看是在什么技術 條件下的市場。因為同樣一個市場在不同的技術條件下是不一樣的,現在的技術和在三 十年前的技術是完全不一樣的。 只有行為受到約束的政府才能增進市場的有效運作。如果政府的行為完全無限,他做任 何事情大家都可以認為不可信,出臺一個政策,我不信,你能出臺也能收回去,你今天 說了明天就要改。要讓人家相信就必須自己證明要改是很困難的,比如說要通過什么樣 的程序,或者說把自己的權利做一些限定。但是從國際的經驗和整個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來 看,就是賦予政府以權利,剛才我們說要約束經濟人一定要賦予政府權利,這是毫無疑 問的。另一方面又不要賦予他太大的權利,那樣他說的任何話和任何政策就都不可信了 ,要協(xié)調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公式讓你照抄。 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什么是好的市場經濟,什么是壞的市場經濟。 我們發(fā)現壞的市場經濟盡管可以有很多種原因,有的確實是因為地理的原因,但是你把 這些問題都控制住就發(fā)現了壞的市場經濟通常都是由于政府和經濟人的關系定位的而引 起的。在關系定位中有兩類問題,一類是政府的群體和行為未受到法律約束,這是法治 第一個作用沒有起好。像我們過去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的法治不健全,亂收費等等, 今天收這么多,明天又改了。人們通常不在乎你說的一個數有多高,不管多高,你說定 了,只要不變我投資上就可以安排,他怕就怕今天收20%,明天突然變成80%,他怕這 個。很多發(fā)展中國家還存在這個問題。這跟市盈率的高低不是一回事,他要的就是一個 可信,不變。第二,政府沒有能夠履行約束經濟人的職責,社會治安不穩(wěn)定、合同不履 行、監(jiān)管規(guī)制問題不好,這全都是政府未能履行好約束經濟人。這兩類問題基本上可以 概括掉很多市場經濟中的問題。 通常講到法律時,要區(qū)分兩類問題,一個是立法問題,一個是司法問題。從立法角度講 ,世界上有四種法律體系,英美法系、德國法系、北歐法系和法國法系。英國及英國以 前的殖民地都屬于英美法系,屬于案例法系;德國法系、法國法系和北歐都是成文的法 系,不是根據案例。案例法系的特點即法官的判例就是法律。中國的法系原來是受蘇聯 的影響。公司法、證券法是不一樣的來源。這四種法學在法律上歸類很不一樣,英美法 系對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比較。我舉例子,美國北美是英美法系,南美都是西班牙的殖 民地,西班牙的法律是法國過來的,所以說是法國法系。香港和澳門都在廣東,香港是 英美法系,澳門是葡萄牙的,葡萄牙就是法國的,都是說廣東話的地方,但執(zhí)行的法系 卻不同。法律不同,對經濟的發(fā)展作用就不同。英美法系由于是法官判例,通常對經濟 發(fā)展的問題比較關注,注重產權保護等等。但是德國、歐美完全是從國家利益出發(fā),不 會特別注重考慮經濟發(fā)展的方向。 但是還有很多人說,立法問題實際上沒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執(zhí)法和司法,因為法律 這個東西可以想,包括憲法。三權合立在美國工作很好,到了南美就不工作了,所以說 立法問題只是其中一部分。我覺得中國在過去十年中立法可能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立 法原則上可以從網上下載,能抄,但是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在法律移植過來后,都要跟 本國的情況相結合,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本國的風俗習慣,和具體的東西相結合 。但執(zhí)法就難了,因為法官的進口很有限,也很難。比如我們過去做合資企業(yè)的時候有 一個例子。就是外面的公司知道我們的法律不太健全,那簽協(xié)議的時候可以加一條,如 果出現爭議的時候我可以參照外面的法律。聽上去挺好,關鍵的是你外面的法律在這里 并沒有執(zhí)法權。所以照抄是沒有可能的。 下面講三個問題,講一下中國的事情,再講國際上的經驗教訓。 第一, 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問題。 事實上,這并不是中國特殊的情況,任何一個大國都有一個特殊的中央地方的關系。印 度、美國、俄國都有這個問題。中央和地方行政權利包括司法權利的分配在理論上是有 一個理想的格局,中央做中央的事,地方做地方的事。但實際執(zhí)行非常困難。 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只能靠地方政府,不能指望地方政府可以自覺地不去保護,中央轉發(fā) 個文件說不要保護自己,地方就不保護了?這是不可能的,既然給地方利益讓他們去發(fā) 展自己,一定會有地方保護主義,除非利用其他的方式。比如上海為了防止湖北的汽車 進來,就把他的汽車排氣量正好規(guī)定在富康上面一點點。自己的利益一定是這樣,沒有 什么對不對,從上海的利益來講就是對的。但是從中央的角度來說,從整個國家的利益 來說就不對。但是不是說沒有辦法確保統(tǒng)一大市場?美國是一個司法聯邦制國家,州有...
市場與法治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中央臺春節(jié)聯歡晚會價值分析 270
- 2中國醫(yī)藥市場環(huán)境分析 376
- 3設備部職務說明書.doc 148
- 4融資管理辦法.doc 138
- 5商業(yè)客戶退貨管理規(guī)定.doc 136
- 6人事檔案管理規(guī)定.doc 134
- 7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管理辦法 296
- 8人力資源部職位說明書.doc 167
- 9區(qū)域市場定崗定編定員建議 297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