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點子”成了“大點子”

 306

當“好點子”成了“大點子”

——迅速做大戰(zhàn)略的背后


David Kirsch

馬里蘭大學羅伯特·史密斯商學院助理教授

Brent Goldfarb

馬里蘭大學羅伯特·史密斯商學院助理教授

翻譯:陳南


在公眾的眼里,雄心勃勃的Yahoo!、eBay、Amazon幾乎定義了互聯(lián)網時代的成功,成了網絡世界企業(yè)家精神的代表。它們采取的“迅速做大”(Get Big Fast,GBF)戰(zhàn)略,即拋棄過去的所有商業(yè)原則,以不計成本、不計收入、只求比對手更快地占領更大市場的方式來經營(Robert Reid,1997),一度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時期典型的發(fā)展戰(zhàn)略。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大部分采用這一戰(zhàn)略的公司并沒能實現Yahoo!、eBay、Amazon那樣的成功。Webvan、Pets.com、eToys、Boo.com、the Globe、Scient……一連串失敗公司的名字出現在各種商業(yè)雜志的封面上,它們失敗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讓人們開始質疑互聯(lián)網行業(yè)。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后,人們似乎形成了共識:互聯(lián)網已全軍覆沒,罪魁禍首是那個時期互聯(lián)網公司炒作得太厲害了,他們向投資者大肆吹噓那些壞點子。

我們的研究卻表明,這種看法可能太過片面。我們研究了1998~2002年間互聯(lián)網公司的存活率。結果吃驚地發(fā)現,互聯(lián)網公司的5年存活率高達48%,一點兒也不遜于其他行業(yè)。這種高存活率,意味著互聯(lián)網時代出現的許多商業(yè)想法其實都是好點子。公眾知曉的不過是被媒體大肆報道的“迅速做大”型公司,但那僅是互聯(lián)網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根據我們的推測,1994~2001年間,美國大約有5萬家公司獲得了風險資金來開拓互聯(lián)網的商機。在這些公司中,大約15%的公司采取了GBF增長模式,只有不到500家公司(<1%)最終上市。

互聯(lián)網整體的高存活率和采用GBF戰(zhàn)略的低存活率意味著,對大部分公司來說,GBF并不適合。一旦好點子被吹噓成了大點子,公司追求迅速做大,就可能招來失敗的厄運。

Scient 公司就是這樣一個例子。1997年11月,技術專家Eric Greenberg和同事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了Scient 公司,為其他公司提供網絡技術咨詢服務。由于領導團隊經驗豐富,著名風險投資商又提供了豐裕的資金,Scient公司增長迅猛。在18個月里,公司在舊金山、紐約和達拉斯的辦事處共招聘了260多名員工。1999年5月14日,Scient成功登陸NASDAQ。2000年3月,Scient股票達到了每股133.75美元的高點,公司市值逾70億美元,員工近2000名。然而,靠風險資本支撐的收益終究難以持續(xù),此后,公司的收入增長放緩。但公司領導層仍信心滿滿地宣稱“Scient將是經濟衰退中幸存的少數網絡技術服務商之一”,并拒絕削減他們雄心勃勃的計劃。

他們試圖找到新的風險投資,卻無果而終。屋漏偏逢連陰雨,與此同時,網絡技術服務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慘烈。Scient陷入了困境之中。2000年12月,Scient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裁員;2001年,公司進一步縮小了規(guī)模,并與遭遇同樣困境的競爭者iXL公司合并。但是,這個新合并的公司也沒能走出困境。2002年7月,Scient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2006年,該公司首席重組官兼破產受托人David Wood準備徹底關門大吉。


為什么追求“迅速做大”?

既然這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公司追求迅速做大?

實際上,在許多商業(yè)商業(yè)著作甚至學術著作中,GBF都曾被認為是互聯(lián)網商業(yè)化中一種比較好的戰(zhàn)略選擇(Galbraith,1958)。它基于這樣的假設:在互聯(lián)網市場中,先發(fā)優(yōu)勢至關重要。媒體對先發(fā)優(yōu)勢不加區(qū)別的報道,則進一步強化了企業(yè)決策者“先行者具有戰(zhàn)略優(yōu)勢”的信念。因此,采取GBF戰(zhàn)略的公司總是進行快速擴張和大量投資,以爭取消費者,阻擊競爭者。eToys.com的CEO Toby Lenk曾在《商業(yè)周刊》上公開宣稱:“人們都在談論(競爭者)Toys‘R’Us和沃爾瑪,這純粹是在胡扯。我們有先行者優(yōu)勢,已為孩子們在網絡上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我們正在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做事方式。我做這個是個老手了。”

當然,迅速增長也需要時間。因此,人們最初無法確定,采取GBF戰(zhàn)略的公司是否能成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網絡股具有更高的市場價值,資本市場也因而出手闊綽。反過來,這又使GBF公司可以通過聲稱要變得更大來融到更多的資金,從而在實現贏利之前增長得更多。

以上世紀90年代美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為例。到1998年,許多新興電子商務公司已籌集到了支持其高速成長的風險資金。根據互聯(lián)網研究公司Jupiter Research的數據,1998年在線銷售額預計能達到23億美元,這個數字被許多文章所引用,媒體上諸如“23(億)傳遞了一種信息:公司們正在網絡空間賺錢……”之類的話鋪天蓋地。的確,那年的圣誕季,互聯(lián)網行業(yè)達到甚至超過了這一預期收入。但媒體的這種用語顯然混淆了“收入”和“贏利”——公司可能收入頗豐,不過是在做賠錢的生意。關鍵是,人們不是以利潤,而是僅根據消費者數量和總收入來判斷公司是否成功。公司也僅是以是否有需求來決定是否提供在線購買服務,而不管能否贏利?!缎侣勚芸?、《商業(yè)周刊》等媒體也幾乎從未提到過銷售成本、利潤率或其他類似的數據。

隨后,許多GBF公司出現了運營困難:過量的訪問使網站癱瘓、訂單無法準時到達,等等。但此時人們仍然沒有考慮贏利問題,也不知道GBF戰(zhàn)略能否成功,媒體的報道只是涉及應準備充分、實現訂單和滿足消費者期望等話題。因此,企業(yè)家們仍然得以讓人相信,為了迅速做大,他們需要更多時間、更多資金和更大的空間來克服運營中的困難。因此,到1998年圣誕季后,人們也只是將焦點轉到了如何實施GBF戰(zhàn)略上來,包括提高服務能力以滿足預期網絡流量的增長、加大廣告投資以擴大市場覆蓋面、更加關注為顧客提供服務的能力(如提供即時在線服務、縮短E-mail平均發(fā)送時間等)。

但是,投資終究會要求回報。數年大規(guī)模的投資后,投資者需要看到最后的結果。風險投資人Timothy M.Halley在1999年11月1日出版的《商業(yè)周刊》中說:“我們對行業(yè)領先者的角逐很感興趣。第一名很偉大,第二名也不錯,但第三名就有麻煩了。”

根據行業(yè)報告,1999年圣誕季美國電子商務的收入比1998年高出了兩三倍。然而此時人們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寬容”,數10億資金被壓在了追求GBF戰(zhàn)略的賭注上,缺乏足夠的規(guī)模無法再被用來解釋互聯(lián)網領先公司報表中存在的巨大赤字。網絡股的市場價值降低了。到2000年,“一敗涂地”已被刻在了網絡公司的公共墓碑之上,特別是那些追求GBF、知名度很高的公司。

在互聯(lián)網的這一狂潮中,只有少數公司成功地實施了GBF戰(zhàn)略,Amazon網站即是其中之一。Amazon成功的原因可能在于,它采取各種方式,利用公共媒體建立起了新興電子商務的聲譽,而且對迅速做大戰(zhàn)略抱有足夠的耐心。1995年7月16日,Amazon網站開通營業(yè),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它就登上了《華爾街日報》的封面。通過將自己的行動在媒體上曝光,Amazon吸引了新顧客,為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行動創(chuàng)造了機會,并加強了公眾與這些行動的聯(lián)系。由此Amazon獲得了更多的無形和有形資源,證明自己的的確確正在實施GBF戰(zhàn)略,也因此推遲了投資者要求實際經濟回報的最后期限。1999年12月,Amazon創(chuàng)始人Bezos被評為《時代》雜志年度人物的時候。

到2006年初,Amazon已在包括印度和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設了分支機構,雇傭了12000多名員工,有超過30個在線商店,出售從兒童霜到潤滑油在內的所有商品。其年收入接近100億美元,并持續(xù)保持了令人驚異的高增長。然而,Amazon仍然難逃GBF戰(zhàn)略的軟肋:伴隨著這種快速的增長,Amazon不得不面對成長的陣痛。盡管表面上有利可圖,但其財務回報率并不高,而且在每一個細分市場都面對著來自專業(yè)公司的強有力競爭。Amazon模式能否持續(xù),尚不得而知。


互聯(lián)網冰山下的“幕后英雄”

正如我們的研究所表明的,在雄心勃勃的GBF公司之外,大量的公司隱藏在互聯(lián)網冰山水面之下。從存活率來說,它們更為成功,只不過被Amazon等少數耀眼的GBF公司遮住了光芒。WrestlingGear.com即是其中之一。

1998年9月,Jeff Pape 在芝加哥郊區(qū)創(chuàng)辦了WrestlingGear.com。他的戰(zhàn)略直接明了:通過互聯(lián)網,為成千上萬的摔跤手提供他們想要的裝備。摔跤裝備是一個規(guī)模小、季節(jié)性強的市場。以往,運動品商店幾乎是摔跤裝備惟一的零售渠道。每年秋季,年輕的摔跤手們都會到當地的運動品商店采購,但由于需求有限,這些商店只會采購有限的貨品。因此,摔跤手們往往會失望而歸,作為一個昔日的摔跤手,Pape對此深有體會。

對摔跤裝備和其他具有類似特征的產業(yè)來說,互聯(lián)網給它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幫助零售商擴大商品銷售區(qū)域和總需求、進行集中采購和運營。在范圍較小的細分市場中,零售和分銷模式都產生了變化。最初,Pape做得并不大,他從其他分銷商那里進貨,再轉賣出去。漸漸地,他擴大了經營規(guī)模,先開了一家小店,不久又借了25000美元采購貨品,以縮短周轉周期。但他并沒有不顧利潤地大肆增加銷售,而是確保每筆業(yè)務都會帶來正的現金流。WrestlingGear的銷售量每年以兩倍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底,Pape又雇傭了兩名兼職員工,在繁忙的節(jié)假日和摔跤季節(jié)幫忙。Pape估計,2006年收入將首次突破100萬美元。



******************

在WrestlingGear.com、Scient和Amazon公司發(fā)生的正是典型的互聯(lián)網故事:WrestlingGear 代表眾多發(fā)現并利用機會的傳統(tǒng)“幕后英雄”,但正是這種“普通”讓其成功更顯非凡。Amazon是少數成功追求“迅速做大”的公司之一,Scient則代表了這一戰(zhàn)略的更多失敗者——在錯誤地追求盡快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將好點子夸大成了大點子。盡管它們像行動敏捷的羚羊一般抓住了公眾的想像力,但最終卻讓投資者付出了數10億美元的代價。而倘若沒有那么引人注目,它們或許會像WrestlingGear一樣,走上一條更加傳統(tǒng)的增長道路,存活下來,甚至茁壯成長。

 大點 點子 好點 成了

擴展閱讀

近日,瀏覽價值中國時,葉敦明發(fā)現了一篇《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玄機》,作者是長江商學院的滕斌圣老師。滕老師從生活中的小生意著眼,將高深莫測的商業(yè)模式娓娓道來。商業(yè)模式,為商業(yè)所用,為普通商人所用,這是肯定的。商

  作者:葉敦明詳情


一朋友在城區(qū)一超市座市場部經理的位子,年15一分店開業(yè),既然開業(yè),開業(yè)推廣肯定是要做的,但舞龍獅,樂隊表演,買這送那,降價返券,大抽獎之類的招數大家都在做,消費者也看得百無聊耐,找到我讓幫想點新招

  作者:周云詳情


項目投資,動手之前悲觀分析,動手之后樂觀行動,以最壞的準備去迎接最想要的未來,這就是先理性、再感性的做法。千呼萬喚的項目,開始有了眉目,該到了大施身手的時候了。就像一個想急于證明自己的新教師,恰好學生

  作者:葉敦明詳情


把質量變成一種專業(yè)確實是美好的愿望,而且也確實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去為之努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質量看來不像是一個專業(yè)而是一種功能,而這種功能又恰恰和其他的業(yè)務是相沖突、相對立的,比如說,和生產、采購

  作者:楊鋼詳情


劉先明奧運前對紡織服裝企業(yè)的擔憂成了現實  一、2008年7月25日,第十期《中國服飾》雜志上市,其中發(fā)表了劉先明關于紡織服裝企業(yè)的文章?! 〖徔椃b企業(yè)應慎對后奧運時代  我認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yè)在今

  作者:劉先明詳情


花大量時間設計績效考核系統(tǒng),不僅沒實現戰(zhàn)略目標,反而引發(fā)了公司高管的辭職和沖突  2006年1月8日,在美麗的三亞,碧海、藍天、白云、陽光、沙灘、椰林構成了一幅絕妙的風景畫。然而,當東方集團總裁王亮(

  作者:曹仰鋒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