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講綱1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會計講綱1
會計學課程簡介 會計學科的性質——會計學科在學科分類體系中的地位——《會計學》課程及其內容 通常把社會科學中研究社會生產總過程中各種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統(tǒng)稱為經 濟學。 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經濟學又分為幾大類: A、研究生產關系的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其代表課程) B、主要研究生產力的經濟學;(《技術經濟學》是其代表課程) 它是一門技術科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它研究生產力中“技術”這個因素的作用 及其產生的經濟效果。廣義的“技術經濟學”可以說是“生產力經濟學”的異名。 C、既研究生產關系,又研究生產力的雙重性質的學科,即各類部門經濟學(工、商、農 、交通運輸、旅游經濟學)及其與之相聯(lián)系的經濟管理學。 會計學是經濟管理學的一個分支,與會計學同屬一類的還有:工商管理學、信息管理學 等。 整理線索如下: 管理學——會計學 …… 即:會計學是經濟學中屬于管理學的一分支。 依據具體研究內容的不同,會計學又包括如下分支學科: 1、“會計學基礎”主要論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和原則、基本知識和方法。它是其他會計 分支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2、“財務會計”主要論述對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進行會計核算,并對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應 的財務會計信息的理論、原則和方法。 3、“成本會計”從會計核算中分離出來,重點研究會計要素中“成本”這一要素的有關理論 和確認、計算成本的方法。 4、“會計分析”主要論述如何依據會計信息資料來分析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濟活動情況 的有關理論和方法。( “財務管理”和“經濟分析”課程) 5、“管理會計”主要論述如何運用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所提供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會計信息來 對企業(yè)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規(guī)劃、決策和控制,借以不斷提高企業(yè)單位的管理水平和經 濟效益的有關理論、知識。 6、“會計檢查”(審計)主要論述如何根據會計核算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來檢查會計主體 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規(guī)性、效益性,從而加強對各單位經濟監(jiān)督的 有關理論知識和方法。 作為非會計專業(yè)開出的公共課程《會計學》,其內容涉及到上述內容當中的會計學基礎、 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分析、管理會計。 由于學習目的與會計專業(yè)有所不同,這門課程主要是從會計信息使用者角度來認識 和研究會計信息系統(tǒng)。 學習目的要求 學習目的: 作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生成及其加工利用能夠全面掌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從而能更好地閱讀、理解和使用會計信息。 學習要求: ⑴名詞解釋 基本知識 ⑵單項選擇 ⑶多項選擇 ⑷判斷改錯、 ⑼綜合運用 全面掌握 判斷分析 案例分析 “三基” 基本理論 ⑸簡述 ⑹論述 基本技能 ⑺計算 ⑻業(yè)務題 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案: 分成三大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會計基礎 一、會計的產生和發(fā)展 二、會計目標和會計系統(tǒng)結構及其職能 三、會計信息的需求及其提供 四、會計的基本假設和一般原則 五、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 六、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七、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八、借貸復式記賬法 九、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會計循環(huán) 第二部分:企業(yè)基本經濟業(yè)務的會計核算 一、籌資業(yè)務的核算 二、購銷業(yè)務的核算 三、生產業(yè)務的核算 四、利潤及其分配的核算 五、其他重點業(yè)務的核算 第三部分: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一、財務報告的編制 二、財務報告的分析 三、財務報告信息的利用(閱讀與分析) 四、運用案例分析 根據會計課程的特點,集中的案例分析將在基本內容完成后進行。 第一部分 會計基礎 一、會計的產生和發(fā)展 會計發(fā)展史: 頭腦記憶 會計已初步形成 原始社會 結繩記事 清代學者焦循在 書契 《孟子正義》一書中: “零星算之為會 日記 總合算之為計” 奴隸社會 月要 歲會 封建社會 四柱清冊 (舊管+新收-開除=實在) 資本主義社會 復式記賬法 財務會計 (股份公司) 會計 管理會計 現(xiàn)代 會計信息系統(tǒng) 生成 加工利用 小結:會計隨生產的產生而產生,隨生產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而發(fā)展。隨著社會的進步 、經濟的發(fā)展,會計本身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漫長 發(fā)展過程,最終形成了現(xiàn)代會計。(小結: (P5) 二、會計目標和會計系統(tǒng)的結構及其功能 從會計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會計的現(xiàn)代化,會計目標也產生了多元化 趨勢?,F(xiàn)代會計有兩個方面的目標,從而決定了現(xiàn)代會計系統(tǒng)結構的復雜化和其功能的 擴展。 提供會計信息(初始的、基本的、首要的目標) 會計目標 (多元化) 加工利用會計信息(現(xiàn)代會計的特點, 會計目標的邏輯擴展) 會計信息構成系統(tǒng)(財務會計、傳統(tǒng)會計) 會計系統(tǒng)結構 (復雜化) 會計信息加工利用系統(tǒng)(管理會計、現(xiàn)代會計特點) 反映經濟過程(反映) 核算 會計系統(tǒng)功能 會計法中: (全面化) 參與經濟管理(控制) 監(jiān)督 三、會計信息的需要及其提供 ㈠會計信息的用戶及其需求 會計信息的用戶(使用者)按其與企業(yè)的關系可分為兩大類: 1. 外部用戶(外部利益集團): 與企業(yè)有著利害(利益)關系的企業(yè)外部的個人或組織。 1. 具體包括: 1. 有著直接利害關系的外部用戶:投資者、債權人(現(xiàn)有的、潛在的) 2. 有著間接利害關系的外部用戶:稅務機關、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證監(jiān)部門 ⑵所需信息:財務狀況、獲利能力、納稅情況、償債能力 ⑶用途:便于進行投資、信貸和其他有關的經濟管理和決策 2. 內部用戶: 主要是指企業(yè)管理當局及相關人員。 1. 具體包括:董事會成員、經理人員及企業(yè)單位內部有關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 ⑵所需信息:企業(yè)生產經營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以及經營過程和業(yè)績的系統(tǒng)的財務信息 ⑶用途:便于進行有關生產經營及投資分配的決策 ㈡會計信息生成系統(tǒng)所能提供的會計信息 1. 會計信息的特性: ⑴貨幣表述:價值指標、財務信息 ⑵近似計量:存在誤差,難以精確 ⑶事后反映:生成系統(tǒng)是根據已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的有關數(shù)據生成 ⑷需要代價:需將信息所能帶來的利益與其所需成本進行比較 由于以上特點決定了會計信息生成系統(tǒng)難以提供用戶決策所需全部信息,而只能提供基 本財務信息。 2. 基本財務信息的內容 ⑴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shù)男畔ⅲㄙY產) 靜態(tài) ⑵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要求權的信息(負債、權益) ⑶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及其要求權變動情況的信息 動態(tài) 四、會計的基本假設和一般原則 ㈠會計信息生成的前提條件——會計假設 1. 會計假設及其特點 ⑴會計假設:是對會計系統(tǒng)賴以活動(即會計工作)的客觀環(huán)境所做出的基本假定。 ⑵特點:雖是“假設”,卻帶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性。 2. 四種會計基本假定 ⑴會計主體 [空間范圍] ①會計主體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作用 a. 劃分主體及所有者(即經營者)的財務收支 b、嚴格區(qū)分會計為之服務的會計主體與其他主體的界限 ⑵持續(xù)經營 ①持續(xù)經營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作用:a、b、(P8) [時間范圍] ⑶會計期間(亦稱會計分期) ①會計期間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作用:(P9) ⑷貨幣計量 [表現(xiàn)形式] ①貨幣計量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貨幣計量假設之假設:貨幣計量假設附帶幣值不變假設。貨幣計量假設的成立是以幣值 不變?yōu)榍疤岬?,而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經常發(fā)生。因此必須假設用作計 量單位的貨幣是固定不變的。 ③作用:(P9) ㈡會計信息生成的一般原則 會計的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截止2003年初我國會計規(guī)定了13項一般準則(教材12條, 新增“實質重于形式”)和16項具體準則(關聯(lián)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現(xiàn)金流量表;資 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債務重組;收入;投資;建造合同;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 計差錯更正;非貨幣性交易;或有事項;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租賃;固定資產;存貨; 中期報告)。 1. 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會計信息應達到的質量標準) ⑴可靠性原則(客觀性) ⑵相關性原則(有用性) ⑶可比性原則(橫向可比) ⑷一致性原則(一貫性、縱向可比) ⑸及時性原則 ⑹明晰性原則 2、對會計確認、計量的要求 ⑺配比原則 ⑻權責發(fā)生制原則 ⑼歷史成本原則(實際成本) ⑽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3、通行的修正性慣例 ⑾謹慎性原則(穩(wěn)健性) ⑿重要性原則 ⒀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新增)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要求“企業(yè)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 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和依據”。 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吻合的業(yè)務或事項,例如,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期未滿以前,從法律形式上講,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承擔人 ,但是從經濟實質上講,與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 實際上也能行使對該項固定資產的控制,因此承租人應該將其視同自有的固定資產,一 并計提折舊和大修理費用。 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體現(xiàn)了對經濟實質的尊重,能夠保證會計核算信息與客觀經濟 事實相符。 五、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 在傳統(tǒng)會計實務中,一般認為會計工作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 計檢查,并具體表現(xiàn)為記賬、算賬、報賬、用賬、查賬五個工作環(huán)節(jié),與之相聯(lián)系。會 計核算的方法體系也可以分為: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會計檢查方法。在現(xiàn)代 會計中,則可稱為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會計信息加工利用的方法、審計方法。它們各 有自己的一套專門的技術方法。 ①填制和審查憑證 記賬 ②設置和運用賬戶 ③復式記賬 ④設置和登記賬簿 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 算賬 — ⑤成本計算 ⑥財產清查 報賬 — ⑦編制會計報表 會 一般加工利用 具體方法 計 會計信息 (會計報表分析) …… 加工利用方法 ———用賬 方 綜合加工利用 具體方法 (管理會計) …… 法 審計方法 ———— 查賬 (各種審計方法) (教材P20—P22) 六、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㈠會計要素 在前面第三“會計信息的需求及其提供”一講中,我們已經明確了會計信息生成系統(tǒng)應該 、也能夠向用戶提供三方面的基本財務信息: ⑴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shù)男畔ⅲㄙY產) 靜態(tài) ⑵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要求權的信息(負債、權益) ⑶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及其要求權變動情況的信息 動態(tài) 以企業(yè)的經營活動為例,就是運用不同來源(要求權)的經濟資財(資產)進行生產經 營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以收抵支,實現(xiàn)盈利。 從會計角度看,企業(yè)的這些經濟活動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經濟事項。所謂經濟事項,是指 在企業(yè)經濟活動中發(fā)生的、需要由會計反映的一切經濟業(yè)務。 要具體反映這些經濟事項,對經濟資財及其要求權的影響情況及其結果提供不是籠統(tǒng)抽 象的、而是決策有用的基本財務信息,就需要對經濟事項引起變化的項目加以科學合理 的分類,并為每一類別取一名稱。這種對大類項目的基本歸類的名稱,我們稱為會計要 素。 ㈡會計要素的種類(重點) 同一切事物一樣,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會計要素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過程中 不斷地運動變化:取得貨幣資金,以貨幣資金購入設備材料,將材料投入生產加工,完 成加工的產成品進行銷售,實現(xiàn)銷售后取得大于成本費用的收入,即增量貨幣資金(利 潤)。 對以上過程,我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觀察,它處于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 1、從某一時點來觀察,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這時表現(xiàn)出來的各類會計要素,我們稱為 靜態(tài)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權益) 2、而從某一時期來觀察,又處于不斷變化中,用靜態(tài)要素很難對其進行描述,我們將這 一變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各會計要素稱為動態(tài)會計要素。(收入、費用、利潤) 我們分別研究各個會計要素及其具體項目。 A、靜態(tài)會計要素 靜態(tài)會計要素及其種類(P10) ⑴資產 資產是企業(yè)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能為企業(yè)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 (新的企業(yè)會計制度中對資產的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yè)擁有 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 按資產的流動性分類,可以分為 1. 流動資產 ②長期投資 ③固定資產 ...
會計講綱1
會計學課程簡介 會計學科的性質——會計學科在學科分類體系中的地位——《會計學》課程及其內容 通常把社會科學中研究社會生產總過程中各種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統(tǒng)稱為經 濟學。 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經濟學又分為幾大類: A、研究生產關系的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其代表課程) B、主要研究生產力的經濟學;(《技術經濟學》是其代表課程) 它是一門技術科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它研究生產力中“技術”這個因素的作用 及其產生的經濟效果。廣義的“技術經濟學”可以說是“生產力經濟學”的異名。 C、既研究生產關系,又研究生產力的雙重性質的學科,即各類部門經濟學(工、商、農 、交通運輸、旅游經濟學)及其與之相聯(lián)系的經濟管理學。 會計學是經濟管理學的一個分支,與會計學同屬一類的還有:工商管理學、信息管理學 等。 整理線索如下: 管理學——會計學 …… 即:會計學是經濟學中屬于管理學的一分支。 依據具體研究內容的不同,會計學又包括如下分支學科: 1、“會計學基礎”主要論述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和原則、基本知識和方法。它是其他會計 分支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2、“財務會計”主要論述對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進行會計核算,并對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應 的財務會計信息的理論、原則和方法。 3、“成本會計”從會計核算中分離出來,重點研究會計要素中“成本”這一要素的有關理論 和確認、計算成本的方法。 4、“會計分析”主要論述如何依據會計信息資料來分析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濟活動情況 的有關理論和方法。( “財務管理”和“經濟分析”課程) 5、“管理會計”主要論述如何運用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所提供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會計信息來 對企業(yè)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規(guī)劃、決策和控制,借以不斷提高企業(yè)單位的管理水平和經 濟效益的有關理論、知識。 6、“會計檢查”(審計)主要論述如何根據會計核算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來檢查會計主體 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規(guī)性、效益性,從而加強對各單位經濟監(jiān)督的 有關理論知識和方法。 作為非會計專業(yè)開出的公共課程《會計學》,其內容涉及到上述內容當中的會計學基礎、 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分析、管理會計。 由于學習目的與會計專業(yè)有所不同,這門課程主要是從會計信息使用者角度來認識 和研究會計信息系統(tǒng)。 學習目的要求 學習目的: 作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生成及其加工利用能夠全面掌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從而能更好地閱讀、理解和使用會計信息。 學習要求: ⑴名詞解釋 基本知識 ⑵單項選擇 ⑶多項選擇 ⑷判斷改錯、 ⑼綜合運用 全面掌握 判斷分析 案例分析 “三基” 基本理論 ⑸簡述 ⑹論述 基本技能 ⑺計算 ⑻業(yè)務題 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案: 分成三大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會計基礎 一、會計的產生和發(fā)展 二、會計目標和會計系統(tǒng)結構及其職能 三、會計信息的需求及其提供 四、會計的基本假設和一般原則 五、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 六、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七、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八、借貸復式記賬法 九、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會計循環(huán) 第二部分:企業(yè)基本經濟業(yè)務的會計核算 一、籌資業(yè)務的核算 二、購銷業(yè)務的核算 三、生產業(yè)務的核算 四、利潤及其分配的核算 五、其他重點業(yè)務的核算 第三部分: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一、財務報告的編制 二、財務報告的分析 三、財務報告信息的利用(閱讀與分析) 四、運用案例分析 根據會計課程的特點,集中的案例分析將在基本內容完成后進行。 第一部分 會計基礎 一、會計的產生和發(fā)展 會計發(fā)展史: 頭腦記憶 會計已初步形成 原始社會 結繩記事 清代學者焦循在 書契 《孟子正義》一書中: “零星算之為會 日記 總合算之為計” 奴隸社會 月要 歲會 封建社會 四柱清冊 (舊管+新收-開除=實在) 資本主義社會 復式記賬法 財務會計 (股份公司) 會計 管理會計 現(xiàn)代 會計信息系統(tǒng) 生成 加工利用 小結:會計隨生產的產生而產生,隨生產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而發(fā)展。隨著社會的進步 、經濟的發(fā)展,會計本身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漫長 發(fā)展過程,最終形成了現(xiàn)代會計。(小結: (P5) 二、會計目標和會計系統(tǒng)的結構及其功能 從會計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會計的現(xiàn)代化,會計目標也產生了多元化 趨勢?,F(xiàn)代會計有兩個方面的目標,從而決定了現(xiàn)代會計系統(tǒng)結構的復雜化和其功能的 擴展。 提供會計信息(初始的、基本的、首要的目標) 會計目標 (多元化) 加工利用會計信息(現(xiàn)代會計的特點, 會計目標的邏輯擴展) 會計信息構成系統(tǒng)(財務會計、傳統(tǒng)會計) 會計系統(tǒng)結構 (復雜化) 會計信息加工利用系統(tǒng)(管理會計、現(xiàn)代會計特點) 反映經濟過程(反映) 核算 會計系統(tǒng)功能 會計法中: (全面化) 參與經濟管理(控制) 監(jiān)督 三、會計信息的需要及其提供 ㈠會計信息的用戶及其需求 會計信息的用戶(使用者)按其與企業(yè)的關系可分為兩大類: 1. 外部用戶(外部利益集團): 與企業(yè)有著利害(利益)關系的企業(yè)外部的個人或組織。 1. 具體包括: 1. 有著直接利害關系的外部用戶:投資者、債權人(現(xiàn)有的、潛在的) 2. 有著間接利害關系的外部用戶:稅務機關、政府經濟管理部門、證監(jiān)部門 ⑵所需信息:財務狀況、獲利能力、納稅情況、償債能力 ⑶用途:便于進行投資、信貸和其他有關的經濟管理和決策 2. 內部用戶: 主要是指企業(yè)管理當局及相關人員。 1. 具體包括:董事會成員、經理人員及企業(yè)單位內部有關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 ⑵所需信息:企業(yè)生產經營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以及經營過程和業(yè)績的系統(tǒng)的財務信息 ⑶用途:便于進行有關生產經營及投資分配的決策 ㈡會計信息生成系統(tǒng)所能提供的會計信息 1. 會計信息的特性: ⑴貨幣表述:價值指標、財務信息 ⑵近似計量:存在誤差,難以精確 ⑶事后反映:生成系統(tǒng)是根據已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的有關數(shù)據生成 ⑷需要代價:需將信息所能帶來的利益與其所需成本進行比較 由于以上特點決定了會計信息生成系統(tǒng)難以提供用戶決策所需全部信息,而只能提供基 本財務信息。 2. 基本財務信息的內容 ⑴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shù)男畔ⅲㄙY產) 靜態(tài) ⑵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要求權的信息(負債、權益) ⑶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及其要求權變動情況的信息 動態(tài) 四、會計的基本假設和一般原則 ㈠會計信息生成的前提條件——會計假設 1. 會計假設及其特點 ⑴會計假設:是對會計系統(tǒng)賴以活動(即會計工作)的客觀環(huán)境所做出的基本假定。 ⑵特點:雖是“假設”,卻帶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性。 2. 四種會計基本假定 ⑴會計主體 [空間范圍] ①會計主體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作用 a. 劃分主體及所有者(即經營者)的財務收支 b、嚴格區(qū)分會計為之服務的會計主體與其他主體的界限 ⑵持續(xù)經營 ①持續(xù)經營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作用:a、b、(P8) [時間范圍] ⑶會計期間(亦稱會計分期) ①會計期間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作用:(P9) ⑷貨幣計量 [表現(xiàn)形式] ①貨幣計量假設及其基本要求 :~ ;基本要求 ②貨幣計量假設之假設:貨幣計量假設附帶幣值不變假設。貨幣計量假設的成立是以幣值 不變?yōu)榍疤岬?,而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經常發(fā)生。因此必須假設用作計 量單位的貨幣是固定不變的。 ③作用:(P9) ㈡會計信息生成的一般原則 會計的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截止2003年初我國會計規(guī)定了13項一般準則(教材12條, 新增“實質重于形式”)和16項具體準則(關聯(lián)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現(xiàn)金流量表;資 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債務重組;收入;投資;建造合同;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 計差錯更正;非貨幣性交易;或有事項;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租賃;固定資產;存貨; 中期報告)。 1. 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會計信息應達到的質量標準) ⑴可靠性原則(客觀性) ⑵相關性原則(有用性) ⑶可比性原則(橫向可比) ⑷一致性原則(一貫性、縱向可比) ⑸及時性原則 ⑹明晰性原則 2、對會計確認、計量的要求 ⑺配比原則 ⑻權責發(fā)生制原則 ⑼歷史成本原則(實際成本) ⑽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3、通行的修正性慣例 ⑾謹慎性原則(穩(wěn)健性) ⑿重要性原則 ⒀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新增)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要求“企業(yè)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 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和依據”。 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吻合的業(yè)務或事項,例如,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期未滿以前,從法律形式上講,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承擔人 ,但是從經濟實質上講,與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 實際上也能行使對該項固定資產的控制,因此承租人應該將其視同自有的固定資產,一 并計提折舊和大修理費用。 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體現(xiàn)了對經濟實質的尊重,能夠保證會計核算信息與客觀經濟 事實相符。 五、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 在傳統(tǒng)會計實務中,一般認為會計工作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 計檢查,并具體表現(xiàn)為記賬、算賬、報賬、用賬、查賬五個工作環(huán)節(jié),與之相聯(lián)系。會 計核算的方法體系也可以分為: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會計檢查方法。在現(xiàn)代 會計中,則可稱為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會計信息加工利用的方法、審計方法。它們各 有自己的一套專門的技術方法。 ①填制和審查憑證 記賬 ②設置和運用賬戶 ③復式記賬 ④設置和登記賬簿 會計信息生成的方法 算賬 — ⑤成本計算 ⑥財產清查 報賬 — ⑦編制會計報表 會 一般加工利用 具體方法 計 會計信息 (會計報表分析) …… 加工利用方法 ———用賬 方 綜合加工利用 具體方法 (管理會計) …… 法 審計方法 ———— 查賬 (各種審計方法) (教材P20—P22) 六、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㈠會計要素 在前面第三“會計信息的需求及其提供”一講中,我們已經明確了會計信息生成系統(tǒng)應該 、也能夠向用戶提供三方面的基本財務信息: ⑴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shù)男畔ⅲㄙY產) 靜態(tài) ⑵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要求權的信息(負債、權益) ⑶有關企業(yè)經濟資財及其要求權變動情況的信息 動態(tài) 以企業(yè)的經營活動為例,就是運用不同來源(要求權)的經濟資財(資產)進行生產經 營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以收抵支,實現(xiàn)盈利。 從會計角度看,企業(yè)的這些經濟活動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經濟事項。所謂經濟事項,是指 在企業(yè)經濟活動中發(fā)生的、需要由會計反映的一切經濟業(yè)務。 要具體反映這些經濟事項,對經濟資財及其要求權的影響情況及其結果提供不是籠統(tǒng)抽 象的、而是決策有用的基本財務信息,就需要對經濟事項引起變化的項目加以科學合理 的分類,并為每一類別取一名稱。這種對大類項目的基本歸類的名稱,我們稱為會計要 素。 ㈡會計要素的種類(重點) 同一切事物一樣,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會計要素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過程中 不斷地運動變化:取得貨幣資金,以貨幣資金購入設備材料,將材料投入生產加工,完 成加工的產成品進行銷售,實現(xiàn)銷售后取得大于成本費用的收入,即增量貨幣資金(利 潤)。 對以上過程,我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觀察,它處于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 1、從某一時點來觀察,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這時表現(xiàn)出來的各類會計要素,我們稱為 靜態(tài)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權益) 2、而從某一時期來觀察,又處于不斷變化中,用靜態(tài)要素很難對其進行描述,我們將這 一變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各會計要素稱為動態(tài)會計要素。(收入、費用、利潤) 我們分別研究各個會計要素及其具體項目。 A、靜態(tài)會計要素 靜態(tài)會計要素及其種類(P10) ⑴資產 資產是企業(yè)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能為企業(yè)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 (新的企業(yè)會計制度中對資產的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yè)擁有 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 按資產的流動性分類,可以分為 1. 流動資產 ②長期投資 ③固定資產 ...
會計講綱1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財務管理規(guī)定 368
- 2財務總監(jiān)職務描述 169
- 3企業(yè)財務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 215
- 4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 231
- 5雙鷺藥業(y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 182
- 6金融企業(yè)財務規(guī)則 191
- 7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477
- 8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 177
- 9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 159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