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程項目實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幾點思1

  文件類別: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K

  下載次數:72

  所需積分:3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對工程項目實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幾點思1
對工程項目實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幾點思考 上海市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汪寶國    為了適應市政工程建設投資多元化、管理社會化、經營市場化的新 機制,已在有關單位進行工程項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的試點 。目前,由我公司承擔建設管理的大連路越江隧道、郊環(huán)北段高速公路、滬閔高架二期 工程 將全面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下面就如何在新體制、新機制下進行工程項目管理,規(guī)范 代建 制工程市場,提升代建制單位(以下簡稱“工程管理公司”)的科技含量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   一、推行工程項目代建制,是建立投資多元化、管理社會化、經營市場化的建筑市 場新機制的客觀要求。   上?!笆濉逼陂g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從“還債型”向“功能型”轉變 。 隨著一大批市政重大工程項目相繼上馬,過去政府對工程項目單一投資的格局已被打破 , 社會化、多元化的投資大大增加,這種投資主體多元化客觀上要求工程項目管理(即代甲 方) 必須市場化,由投資方(業(yè)主)來選擇工程管理公司,我們現在試行的代建制就是朝這個 方向發(fā)展。   隨著我國加入WTO日期的臨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和規(guī)范整頓建筑市 場力度 的加大,隨著本市深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入,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結 合本市工程項目管理的實際,有必要在本市的市政重大工程的建設管理中推行代建制, 這樣,可以改變以往建設一個項目,就要成立一個管理機構,然而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卻難以提高的狀況。特別是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城市管理水 平要全面提高,建設管理水平要適應21世紀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水平,因此,建立專業(yè)化 、社會化的工程管理公司,全面推行工程項目代建制,對于更好地適應建筑市場投資多 元化、管理社會化、經營市場化的新機制,規(guī)范政府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二、規(guī)范工程管理公司的從業(yè)標準和工作職能是全面推行代建制的重要條件。   工程項目管理市場是一個尚未發(fā)育健全的新市場。要通過全面推行代建制來培育公 平競爭的 工程項目管理市場,必須規(guī)范工程管理公司的從業(yè)標準和工作職能,要規(guī)范工程管理公 司的從業(yè)標準和工作職能,必須明確工程管理公司的基本條件、工作職責和管理內容, 使之能夠真正承擔起代建制工程全過程的監(jiān)管任務,并逐步走向即將全面開放的工程項 目管理市場。   (一)、工程管理公司的主要管理內容。   1、工程前期征地、動拆遷和市政配套等工作的管理、協(xié)調;   2、建設項目前期策劃、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技術服務;   3、組織設計、施工、監(jiān)理、設備采購選型的招標工作;   4、設計優(yōu)化、設計圖案審查;   5、工程設計、施工的投資、質量、進度控制和合同管理;   6、質量、安全監(jiān)理;   7、組織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移交使用;   8、建設項目包括投資效益分析在內的后評估。   (二)、工程管理公司的職責。   項目業(yè)主可以自行負責項目建設管理,但必須具備相應的建設管理資質;不具備相 應資質的 ,應當委托有工程管理資質的單位。原則上,項目業(yè)主負責工程資金籌措、工程進度安 排,以及為工程建設質量承擔最終責任;工程管理公司受業(yè)主委托,對工程建設進行全 過程管理 ,對工程質量負具體責任,具體項目管理,由項目業(yè)主與管理公司雙方協(xié)議確定。   為了保證工程管理公司的公正性,保證業(yè)主與設計施工方的利益不受損害,充分運 用業(yè)主、工程管理和設計、施工(承包商)之間相互制約機制來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工程 管理公司不得與業(yè)主和設計施工方以及材料供應商有直接的經濟關系。   (三)、管理公司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1、工程管理公司應當具有甲級監(jiān)理單位資質、前期拆遷資質和招標代理資質。   2、具有5年以上工程管理資歷,承擔過三項以上投資總額在5億元以上的工程建設項 目全過程管理。   3、工程管理公司的注冊資金應大于500萬元,從事投資額5億至10億的,其注冊資金 不小于1000萬元;超過10億時,注冊資金不小于2000萬元。   4、工程管理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應由具有高級職稱的在職人員擔任,應 有工程建設實踐經驗和組織、協(xié)調、指揮能力或負責管理過一個以上投資總額5億以上的 工程建設項目。   5、工程管理公司應有專業(yè)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不少于50人,其中主要專業(yè)的在職高 級工程師不少于15人,高級經濟師不少于1人,注冊造價師5人,注冊結構工程師2人,注 冊監(jiān)理工程師7人,承發(fā)包代理資格的人員不少于3人。并具有較強的審查設計、審核概 預算,對工程質量安全進行直接監(jiān)理的能力。   三、推行代建制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一)、推行代建制給我公司帶來的機遇。   1、從政府的政策導向看,上海十五期間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實 行投資 、建設、運營、監(jiān)管四分開,為建立代建制提供了政策依據。在實行代建制試點過程中 ,市政局將我司列入試點單位之一,并從政策上予以支持,如對動拆遷、招標代理資質 ,允許工程管理公司向市建管辦申報;對缺乏質量監(jiān)理資質的,允許工程管理公司與具 備甲級監(jiān)理的單位合作,并采取“一事一報”辦法向市建管辦申報,在取得批準后以工程 管理公司的名義對工程進行監(jiān)理,這些配套政策為我公司推行代建制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 空間。   2、從市場環(huán)境來看,由于代建制目前尚處于起步試點階段,工程管理市場比較大, 競爭對手比較少,相對來說,我公司目前正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地位。但從發(fā)展的眼光 來看,這種有利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少則一、二年,多則三、五年,眾多的監(jiān)理單位 和中介機構將躋身于這一市場。   3、從目前代建制試點的情況看,今年市政局新招商的郊環(huán)北段、大連路隧道、復興 路隧道三大工程全部列入代建制試點工程。而其中由我公司承擔建設管理的工程就三項 ,這無疑為我公司提供了先行一步的好機會,有利于公司在推行工程項目代建制的實踐 中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更好地占領工程管理這一市場。   4、從公司的發(fā)展定位來看,我公司作為代甲方的建設單位,隨著改革的深入,隨著 上海乃至全國基礎設施建設大規(guī)模發(fā)展,原有的建設投資體制也相應發(fā)生了變化,投資 主體的一元化的體制被打破,今后單純的建設單位將不復存在,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必然 而且必須市場化。基于這個認識,公司黨政班子未雨綢繆,及時引導干部職工轉變思想 觀念,增強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在統(tǒng) 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從 企業(yè)定位入手,明確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和定位是工程項目管理。并于1999年將浦東市政建 設公司正式更名為上海市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同時,我們又把眼光跳出市政工程范 圍之外,瞄準了建筑工程市場。在上海城市規(guī)劃展示館工程建設中,面對工期緊、工藝 新、要求高、經驗少的困難,公司成立了課題攻關小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反復的測 算、論證,決定以 優(yōu)化施工方案,確保工期為突破口,采用地上鋼結構、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逆作法施 工,經過15個月的奮戰(zhàn),終于按期、優(yōu)質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該工程被國家建設部評 為全國新 技術、新材料應用示范工程,并獲魯班獎。從而為公司承擔跨行業(yè)的工程建設管理進行 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二)、推行代建制給我公司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   1、代建制管理內容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   從市政局《關于本市市政行業(yè)開展代建制(工程建設管理)試點方案》提出代建制管理 的內容 來看,我們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如對“建設項目前期策劃,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技術服 務 ”“對設計、施工、材料供應進行招標代理,”“質量、安全監(jiān)理”這三項內容,我們有 的過去雖然做過一些,但沒有達到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要求,有的過去還沒有涉及到,缺 少管理方法和專業(yè)管理人才,這些都是我們急需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2、推行代建制的工程管理公司所必備的基本條件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代建制要求工程管理公司應當具有甲級監(jiān)理單位資質,前期動拆遷資質和招標代理 資質。而目前我公司還沒有獲得甲級監(jiān)理單位資質和招投標代理資質。   代建制要求工程管理公司應具備的專業(yè)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數量,我公司目前還有 一定差距。特別是注冊造價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監(jiān)理工程師等專業(yè)人才還相當緊 缺。   3、代建制完全市場化后給我們帶來的壓力和危機。   代建制是上?;A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產物。代建制通過試點后逐步走向市 場化是必 然的發(fā)展趨勢。由于工程管理實行社會公開招標還是一件新生事物,對它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 ,我們還有一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我們還要做好思想上、物質上、技術上的準備,因 為在招投標中,任何細微的差錯和失誤都會導致全軍覆沒。其次,隨著工程管理實行社 會公開招投標后,必然會產生激烈的競爭。除了原先代建制試點單位的競爭之外,還將 會有一批社會中介機構(如質量、安全監(jiān)理單位等)參加市場競爭。如果我們沒有練好內 功,管理和科技水平不高,就可能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清醒 的認識。   (三)、推行代建制試點階段要著重抓好的工作。   1、精心組織、全力以赴,加大大連路越江隧道、北環(huán)高速公路和滬閔高架道路二期 工程的建設管理力度,努力在代建制方面創(chuàng)造經驗。   今年,公司在市政局黨政領導的關心幫助支持下,加大市場經營和開發(fā)的力度,先 后取得了大連路越江隧道、北環(huán)高速公路和滬閔高架道路二期工程的建設管理任務,總 投資達50億元 。為了加強三大工程的建設管理力量,公司已充分作好了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調整安 排, 確保三大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隨著上海城市建設投融資本體制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推行建設工程代建制勢在必行。 公司作為 市政局推行代建制的試點單位,決心以三大工程項目為舞臺,積極開展代建制管理模式 的課題研究,爭取在建工程代建方面出經驗、出成果。大連路越江隧道工程5月份開工后 ,公司與交通大學建通監(jiān)理公司聯(lián)合開展大連路越江隧道工程代建制管理模式的課題研 究,爭取在 大連路越江隧道工程建設中既出建設成果,又出理論成果,設想在三年建設期內分二個 階段 出理論成果,目前該題已向市科委申報立項。   2、提升站位、瞻前思考,深化企業(yè)改革,推進體制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 、管理創(chuàng)新,為推行代建制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1)、加大企業(yè)改革宣傳力度,圍繞推行代建制,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深化改革的形 勢任務教育。公司編寫了《抓住機遇迎挑戰(zhàn),苦練內功求發(fā)展》的宣傳教育提綱,大力宣 傳公司面 臨的形勢和任務,機遇和挑戰(zhàn),希望和困難,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如何調整思路、轉 變觀念,抓住推行代建制的機遇,強化管理,開拓經營,推行體制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科 技創(chuàng)新,把企業(yè)做強、做實,增強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強企業(yè)的抗 風險能力。通過宣傳 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   (2)、根據代建制管理模式的要求,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面對工程規(guī)模大、工藝新的特點(如大連路隧道投資高達16億,而且盾構施工管理我 們過去沒有直接接觸過),再加上代建制是一種新型的工程管理模式,公司急需一批專業(yè) 技術管理 人才。我們要加大培養(yǎng)、培訓、引進各類緊缺人才的力度,重點是培養(yǎng)引進一批國家注 冊造價師、監(jiān)理工程師、專業(yè)設計人才和專業(yè)技術人才,還要聘請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 如工程院士等,為公司的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3)、加快公司體制改革的力度,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調整資 本金結構,爭取在所有制結構改革上有所突破。   為了更好地適應建筑市場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和全面推進代建制的要求,我們打算今 年下半年對公司所屬各子公司的股份結構進行調整,在各子公司改制成熟的基礎上,再 結合代建制的 特點要求對公司本部實施進一步改制??傊?,公司將通過體制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 新和管理創(chuàng)新,為推行代建制,提升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 礎。
對工程項目實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幾點思1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