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道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管理大道
目 錄 作者簡介 3 內容提要 3 第1篇 緒言 5 第1章 趁早研究管理哲學以求安身立命 5 第2章 中國式管理應有的特質 5 第3章 對于建構中國管理模式的幾點建議 5 第4章 中國管理哲學的現(xiàn)代化 5 第2篇 中國管理哲學大要:大學之道的現(xiàn)代詮釋 5 第1章 大學經文 5 第2章 大學傳文 5 第3章 中國管理哲學的精義 5 第4章 中國管理哲學的包容性 5 第3篇 中國管理哲學的實際應用 5 第1章 管理的意義是修己安人 5 第2章 管理的最終目的在安人 5 第3章 管理的有效力量是感應 5 第4章 管理的根本精神在中道 5 第6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經權法” 5 第7章 管理應該發(fā)揮象棋的十二特色 5 第4篇 關于中國現(xiàn)代管理哲學的結語 5 第1章 從中西文化的差異看管理的最終目的 5 第2章 由“管人”而“理人”到“安人” 5 第3章 孟子的感應四律 5 第4章 守經達變才是管理的正道 5 第5章 管理是擴情的歷程 5 作者簡介 曾仕強,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臺灣興國管理 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冻晒Α冯s志首席顧問,中國統(tǒng)一建 設促進會理事長,被業(yè)界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被《民生報》調 查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授之一,生產力中心調查為最受企業(yè)界人士歡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曾應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企業(yè)做過千次以上的咨 詢與服務。 內容提要 中國管理哲學以儒家思想為主,再融入一些道德和佛家的觀念,融合了中國數(shù)千年的 文化與管理智慧。進入21世紀,中國管理哲學受到高度關流,學習和研究中國管理哲學 已成為新世紀的潮流,許多專家學者甚至斷言21世紀的人如果不學習方塊字,不了解儒 家的基礎觀念,很可能成為地球村的二等公民。 被業(yè)界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的曾仁強教授、潛心研究管理多 年,一直大力倡導中國管理哲學的現(xiàn)代化應用,他通過對中西方管理的透視并鑒別,指 出中國管理哲學是內在依托,西方的管理技術只是一種手段,技術可以借鑒,但絕不能 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來解決中國的管理問題。 在書中,曾仁強教授結合對“大學之道”的精妙詮釋,從文化的高度,揭示了中國管理 哲學的精義,同時,通過充分闡述中國管理哲學的現(xiàn)代化應用的實踐問題,點明了中國 管理哲學是個人安身立命,企業(yè)安和樂利的可行之道。 本書文筆犀利幽默,見解獨到,且不乏對現(xiàn)這實問題的解析,融可讀性、思想性及實 操性于一體。信手拈來,皆為中國管理精髓,字里行間,盡是智者的思索結晶。 第1篇 緒言 第1章 趁早研究管理哲學以求安身立命 管理可以大分為四個領域,那就是經驗、科學、哲學和藝術。 實務經驗,一直是大多數(shù)管理者所憑借的指南。我們常說一回生、兩回熟,經驗累積 起來,當然熟能生巧。 很多管理者自認不必學習,便能夠管理。就是憑借多年經驗,以為媳婦熬成婆。而且 搞了這么多年,難道還需要他人的教誨?于是我行我素,置管理的科學、哲學和藝術于 不顧,卻也日復一日,過得相當順適。 缺乏經驗或者有了經驗,卻覺得仍有學習的必要,這些人居于求知心切,大多一頭栽 進管理的科學領域。從此開口資料,閉口信息,視經驗為險區(qū),卻看不見哲學和藝術。 于是整天緊張忙碌,口中念念一些英文代號,不停地追求“有什么新的理論”?似乎看書 聽課都來不及,哪里有什么時間和精力,來從事實際的管理?有朝一日,發(fā)現(xiàn)這些理論 ,不過是學術論文或者管理顧問,為求爭取良好積點,所制造出來的風潮。心里不免興 起一種念頭:這些提出理論、制造風潮的學者或顧問師,如果讓他們實際經營一家公司 ,不知道會不會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實施,而成效又是如何?尤其是資料不足、信息有限 的時候,更容易棄科學于一旁,卻掉進迷信的深淵。求神問卜,請大師灌頂開示,充當 慈善委員,改名字,頓時神通高于一切,而沾沾自喜。 常見許多管理者,有如鐘擺一般,擺蕩于科學和迷信兩端。如圖1-1- 2(缺)。把中間的哲學和藝術,一下子跳越過去,而無所涉獵。手里拿著數(shù)據,心里想 著明牌。眼里看著信息,心中向往神通??雌饋黻庩柤骖櫍孕藕涂茖W互補。實際上是 由于缺乏哲學素養(yǎng),以致始終難能安身立命。 國營事業(yè)的領導人,如果做得不好,一定被“換”掉;假若做得很好,很快就會被“擠 ”掉。因而興起“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怨嘆,以致茫然地面對未來。 上市公司的主持人,原本想把自己的資金抽回來,換用他人的資金來經營,可以減除 自己的風險性。想不到市場派來勢兇猛,幾乎搶掉自己的經營權。于是指派專人,用心 操控,并且處心積慮,要確保自己的位置。 專業(yè)經理人,更是值得同情。人家當老板,為的是建立屬于自己的王國。就算劉備當 年三顧茅廬,留下千古美名。后來也由于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不聽辛苦請來而又屢 建奇功的軍師孔明苦苦相勸,硬要親自攻打東吳。私情重于公益,原本是老板的最大無 奈。專業(yè)經理人不能配合,便是不仁,缺乏體諒老板的愛心。盡量配合,那就成為不義 ,變成老板的白手套,并不合乎專業(yè)的倫理。經營不善,專業(yè)經理人引咎辭職,老板還 會把所有的缺失,都怪罪在這位可憐人的身上。經營良好,老板的子弟心想肥水不落外 人田地,不如自己收回來經營?于是千方百計,逼走專業(yè)經理人,也時有所聞。 自己的事業(yè),既不上市,也不委請專業(yè)經理。無奈歲月不饒人,不能不尋求繼任者。 想來想去,自己的兒子最可靠。想不到少主登基,先和老臣過不去。出面協(xié)調,兒子竟 然向父親提請辭職。父親不敢向外人吐露實情,只好私下問老天爺:“蒼天在上,我的兒 子向我辭職,我可以向你請辭嗎?”這些問題,都是經驗或科學所不能夠解決的。但是, 對于經營者來說,卻是遲早必須面對的嚴肅命題。管理哲學的功能,也只有在這種緊要 關頭,才顯得更為重要。 僅憑經驗,日子過得相當順適。專指那些基本產業(yè),特別是民生必需品,變化不大, 規(guī)模也很小。而且自己也安于現(xiàn)實,相當認命。除了生死不測之外,其它一切如常,覺 得平安就是福,當然認為很順適。 規(guī)模稍大,心思更加復雜,受到有夢才美的引誘。有了聽聽人家怎樣管理?或者想要 修一個管理學位??邕^第一道門檻,所看到的,僅是管理的科學層面。這些看得見、摸 得著的東西,足夠玩弄一輩子。讓自己愈來愈有信心,大家也認為自己愈來愈有成就。 年紀輕輕,便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氣勢昂然的公雞,隨時準備和人家大斗三百回合。由于 缺乏利爪,所以隨身攜帶計算機,成為現(xiàn)代化的設備。年紀稍長,一付導航人的姿勢, 好象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實際上,不論年齡大小,都飽嘗寂寞、空虛、僵化的苦惱,而難以解脫。雙手緊握著 科技這一枝槍,弄不清楚真正的敵人在哪里,偶而有風吹草動,立即猛烈開火,有時自 己也會覺得神經兮兮,卻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時候就會偷閑玩賞藝術,藉以彌補 心靈上的貧乏。舉辦音樂欣賞、展出私藏的古玩、練習書法、甚至于自己參與繪畫。藝 術的樣子很容易顯現(xiàn),管理的藝術卻很難捉摸。于是工作之余欣賞或參與藝術,工作時 卻全力抓住科學,實在很難融和。 管理的四個領域,最好以哲學為中心。把自己的基本理念調整妥當,比較容易兼顧經 驗、科學和藝術。偏重其中之一個領域,就是單元性的選擇,很容易走上極端的偏道。 所以管理哲學的建立,最好采取多元的觀點,以期配合時空變化,情境的不同,抉擇合 乎中道的決策。 管理哲學并不排斥管理經驗,因為它的建立,是反省經驗的結果。不反省管理經驗, 根本無從獲得管理哲學。管理哲學應該是管理科學的母親,可惜這一個兒子長大以后, 常常不認母親,反而嘲笑母親年老、虛幻。真正的管理藝術,其實是管理哲學的純真表 現(xiàn)。缺乏哲學基礎的藝術,難免虛偽造作,不能扣人心弦。 話說回來,管理哲學需要管理經驗來印證,有賴管理科學來實現(xiàn),經由管理藝術來擴 大影響。如果缺乏這三種配套,管理哲學也是獨木難支,有氣無力。 很多人都知道管理哲學的重要性,只是年輕的時候,無從學起;年紀稍長,又覺得自 己累積了這么多的經驗,應該可以擁有自己的管理哲學。年紀老大時,則認為時日無多 ,學它做什么?因此真正明白,而又確實建立自己的管理哲學的,為數(shù)并不多。 上臺時不謹慎,在臺時爭名斗志,下臺時不放手。這些禍害的根源,隨處可見。便是 只有管理經驗、管理科學,稍具管理藝術;卻缺乏管理哲學的明證。 我們的最大理想,應該是在群體中完成自我。在職場中和同仁互動,若是沒有原則, 大家很不容易配合。向上晉升以后,還要擴大范圍,和外界人士互動,更需要確立行事 方策,才能因應各種突然出現(xiàn)卻又接踵而來的變量。居于這種實際需求,趁早修習管理 哲學,持續(xù)調整自己的管理態(tài)度,以期建立有利的良好關系,收到預期的管理效果,應 該是必要的選擇。 第2章 中國式管理應有的特質 究竟有沒有“中國式管理”?迄今尚無定論。 正面的意見很多,主要是:管理離不開文化,而各國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有美國式管 理、日本式管理,當然也有中國式管理。 反面的主張也很多,不外乎認為:在人類歷史中,固然發(fā)現(xiàn)許多管理的事實,但是現(xiàn) 代管理,無疑以美國為發(fā)源地,我們充其量只是把它調整,做到“管理本土化”的地步, 那里談得上“中國式管理”? 同樣確認中國式管理的存在,也多半采取彼此否定的態(tài)度, 各有自己的一套說法。情況一如兩千多年前韓非子批評當時孔墨的學說:“孔墨以后,儒 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其為真孔墨?!比欢N種爭議,至少已經 促使管理者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片段理論;不再全力投入于瑣碎的分析和技術性的 末節(jié)問題,卻能夠猛然覺醒,檢查自己的管理系統(tǒng),借著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式管理” ?經由反省而逐漸達到一以貫之的境界。 事實上,這些爭論大部分停留在“管理科學”層次。因為科學無國界,從管理科學層次 來檢視,確實沒有美國式、日本式管理之分,因此也就沒有中國式管理。若是由“管理哲 學”層次來分辨,則“硬件相類似,軟件頗不同”,中國式、美國式或日本式管理,昭然若 揭。 找到中國式管理之后,大家便全力推出自己模式。分析起來,大抵有下述六大型態(tài): (一)企業(yè)型。企業(yè)界起初心存觀望,不承認自己實施中國式管理,唯恐被視為落伍, 破壞企業(yè)的形象。后來逐漸有些企業(yè),嘗試著樹立“中國式”旗幟,甚至開拓外銷市場, 已展示“中國式管理”的實力。 (二)日儒型。有些人認為日本人對于中華文化研究得比中國人更徹底,同時日本式管 理的理念也絕大部分源自中國,因而大量引進日式儒家文化,宣導“中日同文同種”,運 用日人研究成果,建立中國式管理。 (三)史料型。將我國歷史上的管理事實,當作案例來分析說明,進而指出中國式管理 的途徑。到目前為止,仍然停留在片段史實的整理,尚未臻于系統(tǒng)化的建構,仍有待于 整理成更具體可行的中國式管理。 (四)實證型。采用問卷及訪問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說明中國式管理的真相。實證的過程 ,可信度相當高。但是這種研究方法,有其一定的效用,對于中國式管理理念的探索, 價值的判斷,以及體系的建構,就無能為力,必須做更為深入的研討,才能獲得更佳的 成就。 (五)自創(chuàng)型。不依據史實,自創(chuàng)一套中國式管理。其實是一種新的管理方法,與中國 式、美國式或日本式無關。但是,也有人依據傳統(tǒng),卻要加以根本的改變,本質上更近 乎反對道統(tǒng),徒然造成觀念上的混淆。 (六)現(xiàn)代型。中華道統(tǒng)貴在“日日新,又日新”,走“繼舊開新”的途徑,從傳統(tǒng)中走出 中國現(xiàn)代化的管理,亦即先做真實的中國人,再進而改善創(chuàng)新,而非“沒有根底”或“毀根 式”的求新求變。 不論那一類型態(tài),最后能夠突顯出中國式管理的特征,才是名正言順的中國式管理。 否則不過徒托空言、有名而無實。因為管理不是萬靈丹,沒有一種管理世界通用,也就 沒有一種中國式管理得以全中國各行各業(yè)通用。各國管理,無非大同小異:物質層面亦 即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具象,大體相同;精神層面亦即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特征, 則互有差異。 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式管理并不計較采用那一種形式,因為中華文化具包容性,什 么形式都能夠容納。但實質上務須確能安人,使組織成員在安心愉快的氣氛中,把工作 做好。實際上,臺灣地區(qū)現(xiàn)有企業(yè)組織都在實施中國式管理。所差異的,只是純度上的 不同而已。中國人最善于應變,形式方面要什么有什么,盡量按照企業(yè)主的要求,所以 看起來紛然雜陳。實質方面卻有不同比例的調整,所有美國式、日本式的管理,到臺灣 已經入境隨俗,變質為中國式管理了。只待時機來臨:中國式管理形象轉好...
管理大道
目 錄 作者簡介 3 內容提要 3 第1篇 緒言 5 第1章 趁早研究管理哲學以求安身立命 5 第2章 中國式管理應有的特質 5 第3章 對于建構中國管理模式的幾點建議 5 第4章 中國管理哲學的現(xiàn)代化 5 第2篇 中國管理哲學大要:大學之道的現(xiàn)代詮釋 5 第1章 大學經文 5 第2章 大學傳文 5 第3章 中國管理哲學的精義 5 第4章 中國管理哲學的包容性 5 第3篇 中國管理哲學的實際應用 5 第1章 管理的意義是修己安人 5 第2章 管理的最終目的在安人 5 第3章 管理的有效力量是感應 5 第4章 管理的根本精神在中道 5 第6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經權法” 5 第7章 管理應該發(fā)揮象棋的十二特色 5 第4篇 關于中國現(xiàn)代管理哲學的結語 5 第1章 從中西文化的差異看管理的最終目的 5 第2章 由“管人”而“理人”到“安人” 5 第3章 孟子的感應四律 5 第4章 守經達變才是管理的正道 5 第5章 管理是擴情的歷程 5 作者簡介 曾仕強,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臺灣興國管理 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冻晒Α冯s志首席顧問,中國統(tǒng)一建 設促進會理事長,被業(yè)界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被《民生報》調 查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授之一,生產力中心調查為最受企業(yè)界人士歡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曾應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企業(yè)做過千次以上的咨 詢與服務。 內容提要 中國管理哲學以儒家思想為主,再融入一些道德和佛家的觀念,融合了中國數(shù)千年的 文化與管理智慧。進入21世紀,中國管理哲學受到高度關流,學習和研究中國管理哲學 已成為新世紀的潮流,許多專家學者甚至斷言21世紀的人如果不學習方塊字,不了解儒 家的基礎觀念,很可能成為地球村的二等公民。 被業(yè)界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的曾仁強教授、潛心研究管理多 年,一直大力倡導中國管理哲學的現(xiàn)代化應用,他通過對中西方管理的透視并鑒別,指 出中國管理哲學是內在依托,西方的管理技術只是一種手段,技術可以借鑒,但絕不能 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來解決中國的管理問題。 在書中,曾仁強教授結合對“大學之道”的精妙詮釋,從文化的高度,揭示了中國管理 哲學的精義,同時,通過充分闡述中國管理哲學的現(xiàn)代化應用的實踐問題,點明了中國 管理哲學是個人安身立命,企業(yè)安和樂利的可行之道。 本書文筆犀利幽默,見解獨到,且不乏對現(xiàn)這實問題的解析,融可讀性、思想性及實 操性于一體。信手拈來,皆為中國管理精髓,字里行間,盡是智者的思索結晶。 第1篇 緒言 第1章 趁早研究管理哲學以求安身立命 管理可以大分為四個領域,那就是經驗、科學、哲學和藝術。 實務經驗,一直是大多數(shù)管理者所憑借的指南。我們常說一回生、兩回熟,經驗累積 起來,當然熟能生巧。 很多管理者自認不必學習,便能夠管理。就是憑借多年經驗,以為媳婦熬成婆。而且 搞了這么多年,難道還需要他人的教誨?于是我行我素,置管理的科學、哲學和藝術于 不顧,卻也日復一日,過得相當順適。 缺乏經驗或者有了經驗,卻覺得仍有學習的必要,這些人居于求知心切,大多一頭栽 進管理的科學領域。從此開口資料,閉口信息,視經驗為險區(qū),卻看不見哲學和藝術。 于是整天緊張忙碌,口中念念一些英文代號,不停地追求“有什么新的理論”?似乎看書 聽課都來不及,哪里有什么時間和精力,來從事實際的管理?有朝一日,發(fā)現(xiàn)這些理論 ,不過是學術論文或者管理顧問,為求爭取良好積點,所制造出來的風潮。心里不免興 起一種念頭:這些提出理論、制造風潮的學者或顧問師,如果讓他們實際經營一家公司 ,不知道會不會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實施,而成效又是如何?尤其是資料不足、信息有限 的時候,更容易棄科學于一旁,卻掉進迷信的深淵。求神問卜,請大師灌頂開示,充當 慈善委員,改名字,頓時神通高于一切,而沾沾自喜。 常見許多管理者,有如鐘擺一般,擺蕩于科學和迷信兩端。如圖1-1- 2(缺)。把中間的哲學和藝術,一下子跳越過去,而無所涉獵。手里拿著數(shù)據,心里想 著明牌。眼里看著信息,心中向往神通??雌饋黻庩柤骖櫍孕藕涂茖W互補。實際上是 由于缺乏哲學素養(yǎng),以致始終難能安身立命。 國營事業(yè)的領導人,如果做得不好,一定被“換”掉;假若做得很好,很快就會被“擠 ”掉。因而興起“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怨嘆,以致茫然地面對未來。 上市公司的主持人,原本想把自己的資金抽回來,換用他人的資金來經營,可以減除 自己的風險性。想不到市場派來勢兇猛,幾乎搶掉自己的經營權。于是指派專人,用心 操控,并且處心積慮,要確保自己的位置。 專業(yè)經理人,更是值得同情。人家當老板,為的是建立屬于自己的王國。就算劉備當 年三顧茅廬,留下千古美名。后來也由于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不聽辛苦請來而又屢 建奇功的軍師孔明苦苦相勸,硬要親自攻打東吳。私情重于公益,原本是老板的最大無 奈。專業(yè)經理人不能配合,便是不仁,缺乏體諒老板的愛心。盡量配合,那就成為不義 ,變成老板的白手套,并不合乎專業(yè)的倫理。經營不善,專業(yè)經理人引咎辭職,老板還 會把所有的缺失,都怪罪在這位可憐人的身上。經營良好,老板的子弟心想肥水不落外 人田地,不如自己收回來經營?于是千方百計,逼走專業(yè)經理人,也時有所聞。 自己的事業(yè),既不上市,也不委請專業(yè)經理。無奈歲月不饒人,不能不尋求繼任者。 想來想去,自己的兒子最可靠。想不到少主登基,先和老臣過不去。出面協(xié)調,兒子竟 然向父親提請辭職。父親不敢向外人吐露實情,只好私下問老天爺:“蒼天在上,我的兒 子向我辭職,我可以向你請辭嗎?”這些問題,都是經驗或科學所不能夠解決的。但是, 對于經營者來說,卻是遲早必須面對的嚴肅命題。管理哲學的功能,也只有在這種緊要 關頭,才顯得更為重要。 僅憑經驗,日子過得相當順適。專指那些基本產業(yè),特別是民生必需品,變化不大, 規(guī)模也很小。而且自己也安于現(xiàn)實,相當認命。除了生死不測之外,其它一切如常,覺 得平安就是福,當然認為很順適。 規(guī)模稍大,心思更加復雜,受到有夢才美的引誘。有了聽聽人家怎樣管理?或者想要 修一個管理學位??邕^第一道門檻,所看到的,僅是管理的科學層面。這些看得見、摸 得著的東西,足夠玩弄一輩子。讓自己愈來愈有信心,大家也認為自己愈來愈有成就。 年紀輕輕,便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氣勢昂然的公雞,隨時準備和人家大斗三百回合。由于 缺乏利爪,所以隨身攜帶計算機,成為現(xiàn)代化的設備。年紀稍長,一付導航人的姿勢, 好象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實際上,不論年齡大小,都飽嘗寂寞、空虛、僵化的苦惱,而難以解脫。雙手緊握著 科技這一枝槍,弄不清楚真正的敵人在哪里,偶而有風吹草動,立即猛烈開火,有時自 己也會覺得神經兮兮,卻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這時候就會偷閑玩賞藝術,藉以彌補 心靈上的貧乏。舉辦音樂欣賞、展出私藏的古玩、練習書法、甚至于自己參與繪畫。藝 術的樣子很容易顯現(xiàn),管理的藝術卻很難捉摸。于是工作之余欣賞或參與藝術,工作時 卻全力抓住科學,實在很難融和。 管理的四個領域,最好以哲學為中心。把自己的基本理念調整妥當,比較容易兼顧經 驗、科學和藝術。偏重其中之一個領域,就是單元性的選擇,很容易走上極端的偏道。 所以管理哲學的建立,最好采取多元的觀點,以期配合時空變化,情境的不同,抉擇合 乎中道的決策。 管理哲學并不排斥管理經驗,因為它的建立,是反省經驗的結果。不反省管理經驗, 根本無從獲得管理哲學。管理哲學應該是管理科學的母親,可惜這一個兒子長大以后, 常常不認母親,反而嘲笑母親年老、虛幻。真正的管理藝術,其實是管理哲學的純真表 現(xiàn)。缺乏哲學基礎的藝術,難免虛偽造作,不能扣人心弦。 話說回來,管理哲學需要管理經驗來印證,有賴管理科學來實現(xiàn),經由管理藝術來擴 大影響。如果缺乏這三種配套,管理哲學也是獨木難支,有氣無力。 很多人都知道管理哲學的重要性,只是年輕的時候,無從學起;年紀稍長,又覺得自 己累積了這么多的經驗,應該可以擁有自己的管理哲學。年紀老大時,則認為時日無多 ,學它做什么?因此真正明白,而又確實建立自己的管理哲學的,為數(shù)并不多。 上臺時不謹慎,在臺時爭名斗志,下臺時不放手。這些禍害的根源,隨處可見。便是 只有管理經驗、管理科學,稍具管理藝術;卻缺乏管理哲學的明證。 我們的最大理想,應該是在群體中完成自我。在職場中和同仁互動,若是沒有原則, 大家很不容易配合。向上晉升以后,還要擴大范圍,和外界人士互動,更需要確立行事 方策,才能因應各種突然出現(xiàn)卻又接踵而來的變量。居于這種實際需求,趁早修習管理 哲學,持續(xù)調整自己的管理態(tài)度,以期建立有利的良好關系,收到預期的管理效果,應 該是必要的選擇。 第2章 中國式管理應有的特質 究竟有沒有“中國式管理”?迄今尚無定論。 正面的意見很多,主要是:管理離不開文化,而各國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有美國式管 理、日本式管理,當然也有中國式管理。 反面的主張也很多,不外乎認為:在人類歷史中,固然發(fā)現(xiàn)許多管理的事實,但是現(xiàn) 代管理,無疑以美國為發(fā)源地,我們充其量只是把它調整,做到“管理本土化”的地步, 那里談得上“中國式管理”? 同樣確認中國式管理的存在,也多半采取彼此否定的態(tài)度, 各有自己的一套說法。情況一如兩千多年前韓非子批評當時孔墨的學說:“孔墨以后,儒 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其為真孔墨?!比欢N種爭議,至少已經 促使管理者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片段理論;不再全力投入于瑣碎的分析和技術性的 末節(jié)問題,卻能夠猛然覺醒,檢查自己的管理系統(tǒng),借著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式管理” ?經由反省而逐漸達到一以貫之的境界。 事實上,這些爭論大部分停留在“管理科學”層次。因為科學無國界,從管理科學層次 來檢視,確實沒有美國式、日本式管理之分,因此也就沒有中國式管理。若是由“管理哲 學”層次來分辨,則“硬件相類似,軟件頗不同”,中國式、美國式或日本式管理,昭然若 揭。 找到中國式管理之后,大家便全力推出自己模式。分析起來,大抵有下述六大型態(tài): (一)企業(yè)型。企業(yè)界起初心存觀望,不承認自己實施中國式管理,唯恐被視為落伍, 破壞企業(yè)的形象。后來逐漸有些企業(yè),嘗試著樹立“中國式”旗幟,甚至開拓外銷市場, 已展示“中國式管理”的實力。 (二)日儒型。有些人認為日本人對于中華文化研究得比中國人更徹底,同時日本式管 理的理念也絕大部分源自中國,因而大量引進日式儒家文化,宣導“中日同文同種”,運 用日人研究成果,建立中國式管理。 (三)史料型。將我國歷史上的管理事實,當作案例來分析說明,進而指出中國式管理 的途徑。到目前為止,仍然停留在片段史實的整理,尚未臻于系統(tǒng)化的建構,仍有待于 整理成更具體可行的中國式管理。 (四)實證型。采用問卷及訪問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說明中國式管理的真相。實證的過程 ,可信度相當高。但是這種研究方法,有其一定的效用,對于中國式管理理念的探索, 價值的判斷,以及體系的建構,就無能為力,必須做更為深入的研討,才能獲得更佳的 成就。 (五)自創(chuàng)型。不依據史實,自創(chuàng)一套中國式管理。其實是一種新的管理方法,與中國 式、美國式或日本式無關。但是,也有人依據傳統(tǒng),卻要加以根本的改變,本質上更近 乎反對道統(tǒng),徒然造成觀念上的混淆。 (六)現(xiàn)代型。中華道統(tǒng)貴在“日日新,又日新”,走“繼舊開新”的途徑,從傳統(tǒng)中走出 中國現(xiàn)代化的管理,亦即先做真實的中國人,再進而改善創(chuàng)新,而非“沒有根底”或“毀根 式”的求新求變。 不論那一類型態(tài),最后能夠突顯出中國式管理的特征,才是名正言順的中國式管理。 否則不過徒托空言、有名而無實。因為管理不是萬靈丹,沒有一種管理世界通用,也就 沒有一種中國式管理得以全中國各行各業(yè)通用。各國管理,無非大同小異:物質層面亦 即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具象,大體相同;精神層面亦即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特征, 則互有差異。 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式管理并不計較采用那一種形式,因為中華文化具包容性,什 么形式都能夠容納。但實質上務須確能安人,使組織成員在安心愉快的氣氛中,把工作 做好。實際上,臺灣地區(qū)現(xiàn)有企業(yè)組織都在實施中國式管理。所差異的,只是純度上的 不同而已。中國人最善于應變,形式方面要什么有什么,盡量按照企業(yè)主的要求,所以 看起來紛然雜陳。實質方面卻有不同比例的調整,所有美國式、日本式的管理,到臺灣 已經入境隨俗,變質為中國式管理了。只待時機來臨:中國式管理形象轉好...
管理大道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暗促-酒店玫瑰靜悄悄地開 444
- 2終端陳列十五大原則 435
- 3專業(yè)廣告運作模式 391
- 4****主營業(yè)務發(fā)展戰(zhàn)略設計 421
- 5中小企業(yè)物流發(fā)展的對策 438
- 6主顧開拓 565
- 7主動推進的客戶服務 389
- 8專業(yè)媒體策劃與購買 416
- 9中遠電視廣告CF 514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