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兩岸風俗之別
作者:秋風 295
開放大陸人士赴臺,產生了兩岸決策者可能沒有料到的結果:大陸人、尤其是精英、又主要是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的認知。
我所碰到的幾乎所有到臺灣旅行過的大陸人士,談體感受,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這才是中國,臺灣社會確實好?!边@句話有兩個含義:臺灣較完整地保持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如忠、孝、仁、義。這些傳統道德、倫理塑造了一個溫良恭謙讓的風俗,這種優(yōu)美風俗令生活于嚴重焦慮之中的大陸客,倍感溫馨。
此一臺灣現實打破了百年來知識分子塑造的兩個迷信:中國傳統文化不利于現代化,尤其是不利于民主、法治制度之建立和運轉;因此,中國要建立現代制度,先得徹底摧毀傳統。知識分子也一直在干這件事。臺灣經驗實實在在地向知識分子證明,這兩個命題是錯誤而愚蠢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制度之間沒什么沖突,完全可以兼容并相互支持。面對這個事實,有頭腦的知識分子都在反思,走出迷信。
年輕的韓寒也沒有例外,重復了人人經歷過的“臺灣心理沖擊”。在最新發(fā)表的文章中,韓寒描述了他在臺灣的若干見聞,而后感嘆:“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惫P鋒一轉,他說:“我要感謝香港和臺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里的東西免于浩劫?!?/p>
這樣的感慨,讓我眼前一亮。但很多人不愛聽,主要是知識分子,包括一位臺灣知識分子,廖信忠,他寫了一篇文章,觀點針鋒相對:臺灣的好不在于繼承了中華文化傳統,而在于過去三十年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法治、民主。
知識分子如此反應,很正常,現代主流知識分子歷來相信,中國傳統一片黑暗。批判中國文化,批判儒家,是一種政治正確。凡以最激烈與其批判中國傳統的人,總能得到最熱烈的喝彩,比如《新青年》時代的陳獨秀、胡適、魯迅,比如上世紀80年代的柏楊等等。凡為中國文化辯護、認為中國文化尚有可取之處的人,總是遭到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們的嘲笑、咒罵。在這個問題上,知識分子既沒有民主,也沒有科學。
到90年代,這種迷信有點衰微了。因為,民眾對中國傳統、對儒家的態(tài)度變了,有所親近。可巧,知識分子找到了另外一個武器:制度決定論——知識分子反對一種決定論,卻調入另一種決定論。
廖信忠的文章重復了大陸知識分子嘮叨了十幾年的制度決定論:制度至關重要,制度是決定性的,人們生活于什么樣的狀態(tài),取決于制度。這里的制度主要指法律、政體。如果制度是法治、民主,那一切皆好。反之,一切皆壞。所以,美國人好,那完全是因為美國的制度好;臺灣社會風俗良好,也完全是因為臺灣的民主轉型,跟中國文化、跟仁、義、禮、智、信的教化沒任何關系。用傳統文化來解釋臺灣社會之溫良恭謙讓,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這些制度決定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連串自相矛盾之中。
向往民主、法治的制度決定論者通常都相信國家-社會兩分法,并在此框架中談論“公民社會”。而只要主張國家-社會兩分,就必然承認社會的自主地位。不是說,社會根本不受國家的制度安排之影響,而是說,社會有它自身的存在依據和運作邏輯,政治上的專制或者民主、濫用權力或者法治,可以對社會之存在和運轉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不能達到“決定”的地步,即便在最特殊的全能主義國家時代。社會,至少公民社會,是具有自主之存在地位的。
然而,制度決定論卻從根本上否定了社會的自主存在:國家的制度安排決定著社會的狀態(tài),簡直可以說,決定這社會是否存在。也即,根本沒有什么具有自主性的社會,只有國家。國家就是支配性利維坦。
在否定了社會的自主性之后,制度決定論者卻又高調地主張,公民社會是優(yōu)良秩序的基礎,國家則是迫不得已的惡。因此,人們如果要讓國家服務于自己,就必須組成社會,時時刻刻看管住國家。然而,這個社會在哪兒呢?
換言之,廖信忠這樣的知識分子陷入雙重自相矛盾而不自知:他們否定社會的自主性,卻又主張社會控制國家?,F代知識分子之所以陷入這樣的自相矛盾,根本原因也許在于,他們被“公民社會”的概念迷惑了:只見“公民”二字,不見“社會”二字。他們想象中看管國家的社會是純粹的公民,即政治人。人就是政治人。也正因為此,他們才相信,人的價值、行為方式才會被、且僅被法律和政體所塑造的——這樣的看法否認了私人生活之正當價值,而這同樣與知識分子主張的主流倫理與政治理念相矛盾。
只需回到常識,就可避免上述多重自相矛盾:社會與國家是兩個事物,在兩個層面,不可能有一個決定另一個的關系。社會有其自主的依據,主要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倫理、慣例等傳統規(guī)則。當然不能說,兩岸風俗之別與法律、政治等領域的制度無關,但文化因素、也即傳統保存程度之影響,當更為重要。
只需回到常識,就可避免上述多重自相矛盾:社會與國家是兩個事物,在兩個層面,不可能有一個決定另一個的關系。
擴展閱讀
如何不做好基本工作也能獲得成功 2024.01.04
勤勞致富只是說說而已,其實大家更喜歡的是一夜暴富。國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總喜歡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對物質對金錢對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說是窮怕了。另一方面是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詳情
京剛「說」未來: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受哪些 2023.11.01
中小微企業(yè)是中國經濟“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撐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在數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業(yè)要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加速數字化轉型,充分發(fā)揮數字經濟的賦能效應。然而,中小微企業(yè)數字化轉型仍
作者:王京剛詳情
如何快速滅掉新員工的工作熱情 2023.08.21
員工的價值主要就是體現在執(zhí)行力上。執(zhí)行力的背后,兩大支撐因素,一個是會不會干的技術問題,一個是想不想干的態(tài)度問題。態(tài)度問題的背后,又牽扯到待遇、企業(yè)文化、同事關系、內部氛圍、對公司及管理層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詳情
無線營銷,下一步如何落子? 2023.05.09
如今中國網民上網的主流行為已偏向移動化,用戶的媒體消費形態(tài)也逐漸向移動端轉移。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
作者:李欣詳情
技術也性感 GO桌面如何引爆極客流行 2023.05.09
3G門戶旗下GO桌面品牌,被打造為一個活潑有趣、自信睿智、年輕專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進 取,真誠對話的掌中“極客”形象,并走出國門,得到了全球用戶的關注和贊許?! ∈苎麉⒓覩oogle I/O大會前夕,3
作者:李欣詳情
從種子到杰作——汽車影像化表達如何創(chuàng) 2023.05.09
對于汽車行業(yè)而言,從品牌傳播到落地銷售,從新車上市炒熱概念賺足眼球,到引導用戶實際到店進而購買,是一個長期而漫長、體系化整合傳播的過程。在80、90后汽車消費主力軍關注的眾多內容載體中,視頻能夠最直
作者:李欣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不講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華區(qū)總裁孫振 234
- 3經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101
- 5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98
- 6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 27421
- 7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